在被银保监会接管31个月后,华夏人寿的终局迎来新进展。

官方消息惜字如金,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华夏人寿目前经营稳定,银保监会已批准保险保障基金公司和其他投资人共同筹建瑞众人寿保险公司。

是不是有些熟悉?改名和保险保障基金出手,一如此前在安邦事件上的处理。

该负责人还表示,新公司获批筹建,标志着华夏人寿风险处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公司设立后将依法受让华夏人寿资产负债,承接机构网点及人员,全面履行保险合同义务,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及各有关方面合法权益。

至此,两年前6家被接管金融机构的命运大致廓清,尘归尘,土归土,是时候翻篇、团结一致向前看了。

复盘华夏

进入2月,华夏人寿掀起小许波澜,盖因中天金融曝出百亿财务黑洞,而这与其当初收购华夏人寿股权充满“霉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家因地产起家的贵州首富公司,对金融版图心心念之,保险被视为重要跳板。五年多前,中天金融“蛇吞象”般宣布要收购华夏人寿,但除了支付70亿元定金,一无所获,随着华夏人寿被接管,更是变成断了线的风筝。

华夏人寿作为那家“资本系”体量最大的保险公司,也成为被接管6家金融机构里风险处置最棘手的一家,迟迟未有进展,直至本周才有了明确说法。

根据披露,华夏人寿在2020年和2021年的保费收入分别为2565亿元和2549亿元,规模不坠。在高光的2019年,华夏人寿仅次于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和太平洋寿险,总资产接近6000亿元,跻身“大型险企”。

但击鼓传花已至末路。它的打法也很熟悉,走的是典型的资产驱动负债模式,通过高收益保险产品获得高额现金流,然后不断做大资产端。在顺周期里,这种操作貌似无碍,鲜花着锦。但随着基本面变化,这种需要循环注资的杠杆游戏,瞬间岌岌可危。从买买买到卖卖卖,跌入流动性泥沼并不难理解。

这是当初那些风格激进保险公司的通病和宿命。细究之下,都是缘于公司治理的溃败,金融机构沦落为“别人的”提款机。

各有进展

6家被接管的金融机构,破产的破产,改名的改名,以及待价而沽的,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最大的华夏人寿如上所述,采取的是“安邦办法”。最小的易安财险,则是破产重整。北京金融法院已经正式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如果一切顺利,传言中的接盘方比亚迪,将加快推进收购。

天安财险和天安人寿继续“命运多舛”。天安财险两次资产挂牌转让皆无果;天安人寿也还在“观望”之中,去年曾经监管批复,由来自新华保险的李源担任总经理。

两家信托公司中,新华信托迟迟未能引入新股东,债务重组困难重重,进入破产清算。新时代信托则发布了投资者清偿方案,但未有更进一步的进展披露。

此外,除了银保监会接管的这6家,还有3家被证监会宣布接管的金融机构,早已尘埃落地。新时代证券几经周折,最后被央企中国诚通集团控股,改名诚通证券,“跃入龙门”。国盛证券和国盛期货则重归江西国资,成为当地屈指可数的金融牌照。

两年来,这几家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如履薄冰,盖因资产利益方众多,权利义务关系复杂,牵一发动全身,难度极大。但困难在一个一个地克服,更重要的是,经过这场金融风险的市场公开课,全民的金融心智已经大为改观。

共同筹建

藉由华夏人寿的风险处置,保险保障基金再次出手,扮演了白衣骑士的角色。

银行有存款保险基金,赔付封顶50万元。保单则有保险保障基金,根据最新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该基金余额为2023.98亿元。

这个基金面向所有保险公司,从保费中按比例强制缴纳,当保险公司出现破产或危及社会公众利益和金融稳定时,保险保障基金为投保用户提供必要补偿。

在华夏人寿之前,保险保障基金动用了三次,早年间分别救助了新华保险和中华财险,基本操作就是出资购买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待解决偿付能力和流动性风险后,逐渐退出。这两次救助可谓是非常成功,于企业而言,渡过危机后,发展步入正轨;于基金而言,退出获利,保值增值,没有给国家和公众造成损失。

第三次救助是安邦,动用了彼时保险保障基金的一半资金,此前在新华保险和中华财险身上的花费,不及安邦的六分之一。到了2021年,保险保障基金以335.7亿元转让新成立保险集团98.78%股权未果。由此可见,救助和退出的难度都在大幅增加,特别是在“三期叠加”之下,风险处置不是刀切黄油。此次华夏人寿的风险处置,由保险保障基金和其他投资人共同筹建,也就不言而喻了。

静等吧,一切都会来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切都又会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