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各大车企争相降价,但最终大家发现,销售效果并没有预期中那么好。这其实是一种消费者的心理行为,价格越是不断上涨,大家怕买迟了,赶紧冲锋上车。价格越是不断下跌,大家想着观望观望还可以捞到更便宜的,更加不买。然后等到大家看到价格好像跌不动了,就会开始有消费者出手抄底。

3月的汽车销售周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3月第一周,乘用车上险量33.6万辆,新能源车上险量11.6万辆,渗透率34.5%。

3月第二周,乘用车上险量30.1万辆,新能源车上险量10.8万辆,渗透率35.8%。

价格战打得很嗨,消费看得也很嗨,面对降价,无动于衷,保持观望。但是3月下半月情况开始有改变:

3月第三周,乘用车上险量31.7万辆,新能源车上险量11.4万辆,渗透率36%。

3月第四周,乘用车上险量39.4万辆,新能源车上险量12.8万辆,渗透率32.5%。

所以降价其实也未必很好使,也要分情况看的。前段时间逐渐有车企反应过来了,开始推出“全年保价政策”。目的就是给那些观望的消费者吃点定心丸,该买就买,不用等了。

最近也有消息说,延长“国六A”车型销售期的相关政策即将公布,减缓汽车去库存的压力,减缓行业价格战,让汽车市场逐渐恢复正常。

所以我前晚文章最后跟大家说,虽然新能源车最近的股价表现最差,但因为估值低,市场预期也低,我现阶段反而更看好它接下来的表现

不过接下来投资新能源车肯定不是像以前那样了,会有新的投资方法和方向。

这也是今晚文章下半部分要跟大家分享的逻辑,文章上半部分主要是给大家分享新能源汽车行业短期情绪的分析,情绪足够悲观预期足够低,可能要见底了,但我们做价值投资还是要放眼未来,更重视长远的投资逻辑

我今晚文章的标题是《二次加仓的机会》,说的就是我们大家二次加仓新能源车行业的机会。

第一次机会当然是几年前新能源车爆发的时候,但当时因为新能源车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少朋友都不相信新能源车能有今天如此成就

更重要一点是,在行业爆发早期,行业虽然增速高,但估值也很贵,也很难选清楚哪个才是能走下去的龙头大哥,一旦选错万劫不复,可能很难再翻身。今年汽车行业虽然大打价格战,但也是一场大浪淘沙,让我们更清晰看到哪些是金子,哪些是废渣

目前价格战仍然持续,远未到结束的时候。但一些苗头还是看到了,整车厂里面,特斯拉比亚迪越来越有龙头的味道,汽车界的苹果与华为似乎能看见影子了。电池厂的竞争依然很激烈,因为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本身就很高了,比亚迪这几年增速很快,后面又有亿纬锂能等不断追赶,暂时还看不太清楚,得再多看几个月的数据。

👇图便是电池厂的装机量数据,看我用方框圈住的数据,就是市场份额的变化。

大家不要觉得打价格战就没有投资机会了,想当年空调也曾经打过价格战,但丝毫不影响剩者为王的格力、美的、海尔等家电龙头称霸,被各路价值投资者追捧,被北向外资买到持仓上限。就我投资生涯过程中就遇到过两次家电价格战,一次是2014年,一次是2019年。但这两轮价格战都只是让龙头的股价停下来休息一下,然后继续往前。

直到房地产行业进入衰退时代。家电行业与房地产行业绑定比较深,新房带动家电销量增长,光靠家电日常老化更换,那是很慢的,特别是空调冰箱,真·耐用品,家里那些老家伙比我儿子年纪都大。

虽然中国人从0到1的能力比较一般,但从1到100的能力是很强的。芯片我们暂时还突破不了,但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已经被我们突破了。内卷并不是我们接下来唯一的方向,正如比亚迪说的,未来中国车企会有三个机会:

一是蚕食掉合资车市场份额二是往上进攻高端车市场,分走奔驰宝马奥迪的市场份额,三是出击海外市场,但不先不去汽车大国(美日德韩法),而是去一些汽车本土化比较差的国家降维打击,比如泰国,像中国手机占领东南亚市场那样。

这就是我构建投资组合的长远逻辑,创新部分(AI、芯片)我主要配置美股的,制造业部分我主要配置A股的。最近美股部分表现较好,大家应该没什么疑问。而最近A股部分表现很不好,但我相信我的逻辑不会有错,请再我给一些时间,也再给我们制造业企业一些时间

今晚就先说这么多,其他问题去留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