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篮球场上犯规达到6次,足球场上吃到一张红牌,无论多牛的明星,也要下场擦鞋。

规则面前,没有特殊公民,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强监管大潮下,一些上市公司也沦为受罚的裸泳者。比如一纸调查令,揭开了四环生物长达4年的实控人缺失之谜。也让大佬陆克平,晚节不保。层层马甲之下,经不起推敲的各种利益一一浮出水面。看穿西洋镜的背后,江苏阳光的“异色”表现,是否还有更大看点?

作者:曲和

来源:首条财经——首条研究院

《荀子·礼论》有云:“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

无论哪个行业,哪些领域,都有自己的规矩。承载无数投资者梦想的资本市场,合规性更为重要。

2018年,被证监会以“市场禁入”处罚的名单,就高达50人次,不乏“小燕子”赵薇和黄有龙夫妇,高俊芳等名星大佬。

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阎庆民指出,当前证监会行政处罚工作正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做好行政处罚工作总的目标要求是,做到“三个坚定不移”,克服“三种不良心态”,实现“两个确保”。

强监管、立法威,依然是行业的主频词。

不断升压的大潮下,一些暗藏水底的违法违规行为,也开始浮出水面。

例如刚刚露头的四环生物实控人:陆克平。

9月22日晚间,四环生物公告称,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证监会调查结果认为,陆克平不晚于2014年5月23日成为四环生物实际控制人,其指使四环生物从事信息披露违法等行为“持续时间长、手段特别恶劣、涉案数额特别巨大,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因此拟对陆克平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且合计罚款2734万元。

一纸公告,成功”擒妖”,将隐秘大佬陆克平揪至风口,更揭开了四环生物尘封4年的资本迷局。

图片来自网络

迷雾背后

公开资料显示,四环生物的前身是江苏三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正式成立,1993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2001年其股票名称正式变更为如今的四环生物。主营业务是从事药品、保健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目前核心产品为控股子公司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四环”)所生产的德路生(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新德路生(重组人白介素-2注射液)、欣粒生(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环尔博(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

市场数据显示,其白介素2018年创造营收1.55亿元,营收占比近40%,注射用白介素-2的市场份额超20%。

牌面上看,此公司主营产品不错、发展中规中矩。

但在资本市场,四环生物却因独树一帜的另面人设、颇受关注。

原因在于,2014年-2018年,四环生物发布的年报显示,企业股权较为分散,公司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三军帐前,不可无帅!长达4年没有实控人,放眼市场也属少见。这样的奇葩表现,对公司的正常运营,自然会产生影响。

事实亦是如此。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四环生物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981.98万元、-3023.73万元和-1488.19万元。营收表现,也不尽人意。2019年上半年,四环生物的营收仅1.74亿元,同比下降3.8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937.40万元,扣非净利润为-1488.19万元。据统计,四环生物近7年内净利润合计亏损2.45亿元。

四环生物的乏力表现,与其核心子公司北京四环业绩不佳有直接关系。

虽在注射用白介素-2的市场份额超20%,但北京四环的净利润并不乐观。

自2014年净利润达到5482万元的峰值后,便开始下滑。2017年净利已不足3000万。2018年开始进入亏损节奏,2019年上半年,北京四环亏损488万元。

从北京四环到四环生物,主要有两大亏损原因:首先是核心产品白介素受市场竞争影响销量逐年下滑,2017年、2018年白介素销量同比减少6.86%、13.41%。

其次,是高昂销售费。2019年上半年,四环生物销售费7484.55万元,费用率达43.01%。

将时间线拉长,这种高企规模、激增速度会有更鲜明表现。

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其销售费分别增长88.62%、 59.30%、30.77%至1.06亿元、1.68亿元、2.20亿元,费用率分别为32.27%、48.62%、55.63%。

对此,四环生物解释称:销售费用大幅增长主要系两票制的影响。公司销售模式转变为以略低于中标价的价格销售给经销商,经销商不再承担市场推广开发工作,仅起配送作用。公司需投入很大成本进行市场的接管、宣传、学术推广、调研及维护等。同时,为开拓市场,公司必须进行调研并开发新应用领域,为此需投入大量的产品市场调研费、产品上市后临床再评价及宣传费用,这些推广费均由公司承担。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政策导向带来的模式变革,仍在深化加速。降低药价、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的销费、研发、甚至整个运营体系都在发生根本改变。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的价值分水岭。这对销售导向型的四环生物而言,平添了不少变数。

这种不确定性,自然也影响到资本端。

截止2019年10月23日收盘,四环生物股价已连续数月,维持在3元区间。

业绩走低、竞争加剧、销售费用攀升、资本前景不明。多重问题之下,实控人的破局作用不言而喻。

毕竟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众多中小投资者的切实利益是第一位的。

也基于此,四环生物长达4年“无实际控制人”一事,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在此背景下,深交所率先站了出来。

深交所的怀疑

据了解,深交所分别于 2015 年 8 月 10 日、2015 年 10 月 20 日、2016 年 10月 17 日、2016 年 10 月 31 日、2017 年 1 月 11 日、2017 年 8 月 1 日以及 2017 年 8 月 8 日向四环生物及相关股东发出 5 份关注函、2 份问询函。

值得注意的是,在陆克平被查出是四环生物实控人前,深交所在上述各函中,已对此有所质疑,要求说明四环生物的实际控制人是否为陆克平,陆宇、王洪明等股东是否构成一致行动人,四环生物与陆克平及相关股东控制对象进行的交易是否为关联交易。

对此,四环生物在回函中均矢口否认。

深交所的高频关注,终于引来证监会重视。2019 年 1 月 7 日,证监会决定对四环生物立案调查。

于是,马甲终于露底。便有了前文中“陆克平不晚于2014年5月23日成为四环生物实际控制人”的真相大白。

那么,深交所此前怀疑四环生物与陆克平间存在关联的依据,又是什么?

看穿西洋镜,背后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各种利益。

一切还是要从转型说起。

图片来自网络

转型风波

前文已说到,四环生物自2014年净利润达到5482万元峰值后,便开始下滑。面对不断攀升的业绩压力,最好的解决办法便是转型。

相比大部分医药企业向保健品等周边行业延伸,四环生物的转型步伐有些“另辟蹊径”,即布局农林领域,例如耗资9000万设立江苏晨薇生态园科技有限公司。

除江苏晨薇外,四环生物还收购广西洲际林业投资有限公司、湖南盛丰生态农林有限公司、江西高峰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进军生态农林行业。

从医药到农林,四环生物的转型跨度着实不小。迈进全新领域,挑战自然更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

四环生物选择了募资,2015年6月,其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增资。不过,该议案在2015年9月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被否决。

议案被否,本不稀奇,毕竟其中有太多难理解的内容。

例如在议案中,江苏晨薇运营的生态园林项目中,需向江苏春辉生态农林股份有限公司购置11.26亿元苗木。

要知道,此次募集资金总额为36亿元,其中接近三分之一的资金,需要购买苗木,而且是向单一企业进行购买。

这样的激进转型,风险不言而喻。

更重要的是,江苏春辉生态农林股份有限公司,本身就属于“阳光系”(下文会有说明)阵营,阳光集团一直持有春辉生态15%股权。

而2014年第一季报显示,“阳光系”的代表人物陆宇、王洪明已位列第三、第四大股东,并开始对四环生物业务进行干涉。向农林业转型,就是一标志性举措。

换言之,不管四环生物购买这笔苗木是赚是亏,“阳光系”都能赚的盆满钵满。此举,自然有关联交易的嫌疑。

不过,募资被否,并没有阻挡四环生物,或者说“阳光系”的布局脚步。

一场掏空利益局:阳光系身影

在2015年12月,四环生物、江苏晨薇分别与包括春辉生态在内的五家公司签订了《苗木购销合同》。合同显示,这笔工程苗木购销总额3.04亿元,且半年内货款要全部支付完毕。

这对刚成立不久,还未产生净利润的江苏晨薇及业绩下滑的四环生物来说,几乎是不可负担的金额。

果然,2016年10月,四环生物和江苏晨薇无力支付货款,五家苗木公司将二者告上法庭,要求四环生物偿付货款及自2016年7月1日起算的利息。

直至2017年5月,四环生物被法院将其持有的江苏四环100%股权公开拍卖。来偿还上述债务。

问题至于,这5家苗木公司的诡异关系。

江苏澄丰2015年12月末前股东为“阳光系”的江苏阳光控股集团。

绿阳林业的大股东为2014年4月入主的金瑞织染,其母公司为依时有限公司。金瑞织染的其中一家子公司为江苏德源纺织服饰有限公司,而这家德源纺织,正是四环生物此前新增第十大股东,实控人为吴秀丽女士。值得一提的是,吴秀丽也是春辉生态的实控人。

而涟水宏茂的母公司为德兆贸易有限公司,德兆贸易有限公司则是金润纺织有限公司的子公司。金润纺织有限公司,是依时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可见,5家苗木公司中,有四家与阳光系、依时公司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换言之,与四环生物签订苗木合同的,均是自己的股东。将四环生物告上法庭的,也是这些股东。法庭将四环生物资产拍卖后,所获得的的赔偿款,也最终会落入这些股东口袋。

这种左手倒右手的粗放打法,疯狂收割企业及投资者利益韭菜,也摩擦了规则红线。

这种摩擦,还有更恶劣表现。

数据显示,在四环生物的存货结构中,林木类存货高达97.4%,四环生物解释其中大部分为三大工程项目作的备货。

据了解,四环生物的三大工程分别为山东中船,徐州中船、台州中船。

其中“阳光系”中的阳光集团,在山东中船项目中占股92%、在徐州中船中占股49%,而台州中船,则是山东中船的全资子公司。

其中,2015年12月签约的徐州中船项目时隔三年仍未开工;山东中船10亿元的项目总额,如今只履行1000多万元;台州中船的合同总额也不过完成五分之一。

如此看来,四环生物想凭借这些苗木迎来业绩增长,短期内几乎没有可能。

恶劣在于,面对畸高存货,四环生物依旧继续采购苗木。

例如在2018年,其前五大供应商有三家为新增供应商。

以上种种,似乎是一个利益收割局,背后阳光系的身影若隐若现。

既然是局,有阳光系、依时公司等受益者,也会有损失者。一再掏空四环生物、疯狂收割违规红利的围剿盛宴下,矛盾也不断激化,才引发了深交所与证监会的高度关注。

内斗门

梳理至此,相信有不少吃瓜群众会产生疑问,为何阳光系、依时公司能如此顺利、如此大胆的从四环生物中谋取利益?

事实上,这与前任大股东广州盛景的尴尬地位有一定关系。2011年9月5日,广州盛景以持股3.98%成为四环生物第一大股东。彼时,四环生物的股权较分散,广州盛景对其掌控力度有限。这给了“阳光系”钻空子机会。

几大迹象很能说明问题。首先,2014年年底,四环生物第五大股东孙一帆和第六大股东德源纺织联合提议罢免史兆俊的董事职务,要知道,史兆俊是广州盛景在四环生物董事会中的唯一席位。四环生物的内斗严重可见一斑。

同时,有媒体报道,对此巨资买苗木,广州盛景看到2015年报披露后才知此事。

双方的矛盾在2017年达到高潮。2017年1月起,广州盛景指出,在行使公司股东权利过程中,发现公司股东德源纺织、陆宇、徐瑞康、王洪明、许稚、赵红、赵龙等15名股东合计持有公司股票达到一定比例,并存在一定关联性,部分股东已与江苏阳光股份(5.250, 0.01, 0.19%)有限公司构成一致行动人。

随后,证监会的调查结果让乱象终结。笼罩在四环生物身上的资本谜团,得以拨云见日。阳光系实控人陆克平,幕后“大妖”被揪出。

证监会查明,四环生物2014年至2018年年度披露的实际控制人信息存在虚假记载;陆克平控制陆宇、郁琴芬等13个证券账户及两个权益工具增持四环生物股票,以扩大其所控制的表决权数量。

四环生物2014年年度报告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陆克平及其一致行动人赵红、华樱、倪利锋、何斌共同持有四环生物股票达5%及每增加5%时未履行报告、公告义务,且在限制交易期限内继续买卖四环生物股票。陆克平及其一致行动人赵红、华樱、倪利锋、何斌合计持股达30%未按规定履行上市公司收购的公告、发出收购要约等义务。证监会对四环生物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依据《证券法》相关规定,拟对四环生物及其实际控制人、相关责任人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

关键人物陆克平付出终身市场禁入、巨额罚款的代价。

这对75岁的陆克平来说,无异将一世英名,付之一炬。

图片来自网络

陆克平的套现游戏

以陆克平的年龄、阅历、经验、成绩来说,其在四环生物中的违规行为,显然是明知故犯。如此缜密、复杂的布局,充分展示了这位大佬的资本手腕。

证监会调查信息显示,早在2014年,陆克平通过多个证券账户及权益工具增持四环生物股票,以扩大其控制的表决权数量。

具体操作方面,陆克平自行或通过使用徐伟民(原阳光集团董秘)、陆宇(陆克平之子)、郁琴芬(陆克平之妻)、王洪明等13个证券账户购入四环生物股票,并通过阳光集团及其他银行账户转账、存入现金等方式提供资金。

此外,张惠丰(曾任阳光集团江苏分公司总经理)作为委托人设立齐鲁证券资管-民生银行-齐鲁星月3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买入四环生物股票,星月3号持有的四环生物股票表决权归陆克平所有。

此外,证监会调查结果显示,陆克平还与四环生物4名投资者达成一致行动关系,累计向其提供近5亿元资金,其所持四环生物股票表决权归陆克平所有。

截至2018年4月,陆克平控制的持股数量已占到四环生物总股本的39.42%。

长达四年的违规行为,影响的不仅是四环生物,对其一生打造的“阳光系”又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据悉,2002年,经过一系列股权变更,陆克平成为阳光集团实控人。2012年,阳光集团控制的海润光伏(此前已退市),借壳江苏申龙成功上市,陆克平成为两家上市公司实控人,也是新三板公司阳生生物的实控人,“阳光系”呼之欲出。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掏空四环生物的半路翻车。海润光伏虽今年已退市,但作为前实控人的陆克平早已套现退出。

2012年,阳光集团子公司紫金电子控制的海润光伏借壳申龙高科上市,陆克平成为海润光伏实控人。

据媒体报道,2015年1月7日-1月20日,陆克平通过紫金电子大幅减持海润光伏股票,套现近13亿元。1月22日,海润光伏提议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20股,上市公司股票大涨,随后包括紫金电子在内一众大股东继续减持,截至2015年4月8日,陆克平和紫金电子累计减持套现超20亿元。

江苏阳光的“异色”

同样遭受质疑的,还有江苏阳光。

处罚利剑落下后,有投资者在新浪财经“问董秘”板块中对“江苏阳光”(阳光集团股票名称)留言:四环生物及陆克平的处罚对贵司有警示作用。贵司只有提高业绩,回馈善待投资者,才是今后的出路。市场有千元的茅台,也有几毛钱退市的票 就是股民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2019年10月23日,江苏阳光的股价仅为2.17元。

受此冲击,江苏阳光的未来走势是一大看点。

关键考量在于,作为陆克平控制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江苏阳光是否也存在违规作假行为、是否也存在不确定风险呢?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江苏阳光营利不错,但偿债压力也不容忽视。

2019年中报显示,江苏阳光货币资金为6.5亿元,短期借款19亿,流动负债合计24.14亿,短期偿债压力较大。而长江商报报道,2004年至今的15年,江苏阳光长期为阳光集团的贷款提供担保,两者存在不少关联交易。

2018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江苏阳光与阳光大厦、阳光服饰等14家关联方发生多次关联交易,其中江苏阳光向关联方采购金额达到4678.75万元,向关联方出售商品及提供劳务达到7.4亿元。

同时,江苏阳光2018年半年报、2018年年报发布后,上交所均下发问询函,问题涉及公司关联交易、偿债能力、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等问题。

不难发现,江苏阳光身上也存在不少类似四环生物的“异色”问题。

这种提款机打法,为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截至9月30日,陆克平控股的阳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并质押江苏阳光股票5.14亿股,占其所持本公司股份总数的91.50%。

不难发现,江苏阳光的境遇也好不到哪去。各中风险取舍,值得投资者考量。这意味着江苏阳光甚至是陆克平,未来或仍有大的看点。

擒妖计

好好的企业,沦落此等光景,陆克平自然难逃其咎。

显然,2734万元的罚款,对于数次成功套现的陆克平而言是九牛一毛。相比高债务、问题缠身的上市公司,一个终身禁入是否太轻了?

专家表示,一些资本“大妖”侵害上市公司、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屡禁不止,最根本原因在于违法成本太低。相比行政法律、民事赔偿,从严追究这些害群马、大妖精的刑事责任是立杆之举。

另一方面,从某种角度分析,四环生物及陆克平被处罚,也是我国证券市场成熟完善的一个标志。

面对如此复杂的资本动作,证监会抽丝剥茧,让真相浮出水面,值得投资者“点赞”。对四环生物甚至整个市场来说,也意味一次重生。

众所周知,医药业作为强周期产业,有着长期投资价值。但四环生物的案例告诉我们,资本的两面性,有时也会对其产生双刃作用。

专家表示,抵消资本的过分逐利性、浮燥性因素,不仅需要监管层的重拳出击,相关法律法规的匹配完善,也需每一位参与者的敬畏行为。在呼唤价值投资、提升营商的同时,企业合规责任、企业家诚信精神,也凸显了重塑精进的重要性。

这种完善、重塑、精进,是杜绝害群马、大妖精的根本路径。

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终究还还回来。规则面前,没有特殊者。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四环生物能否晓喻新生,江苏阳光、陆克平,未来是否有更大看点,首条财经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