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猫妹

来源| 大猫好规划

保险业有个神奇的传说,就是所谓的“双十原则”。


意思是,一个家庭,保险的保额要达到年收入的10倍,而保费支出要占年收入的10%。

曾经就有猫友就这个问题咨询:我家庭年收入1000万,难道我要花100万买1个亿的保额吗?

其实,“双十原则”这个说法,最早起源于投保人购买寿险时,保险公司出于风控考虑,要求被保险人的年收入不低于保额的十分之一,渐渐地以讹传讹,就变成了现在的意思。

但实际上,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需要配置的保险也不同,花多少钱买多少保险这件事,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 普通家庭,日子都是精打细算的,一旦家里有人生大病或者家庭顶梁柱身故,整个家庭都会崩塌,这样的家庭,更多的是要转移未知风险,所以要以保障型产品为主。

● 而比较富裕的家庭,就像文章开头说的那位猫友,家庭年收入1000万,那其实买个50万重疾险、100万定期寿险对他家来说意义并不大,因为这点钱,自己完全负担的起。

这样的家庭,除了基础的保障,更多的可能是资产保值增值、避税、避债等需求,所以在理财型产品上会支出更多。

而且,配置保险的时候,除了保额,年龄、性别,甚至健康情况,都会影响到保费,比如一般年龄越大,保费就越贵。

并不是说你想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有时候根本用不了那么多钱就能买到你满意的保额,而有时候买到你满意的保额,10%的年收入又远远不够。

所以猫妹觉得硬要拿“双十原则”去倒推保额和保费,太教条了。

比较合理的保费计算方法应该是家庭年结余,也就是从家庭年收入中扣掉每年的刚性支出(比如房贷/房租、赡养父母、子女教育、日常生活开支等),剩下的钱,再从中拿出一部分来买保险。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结余都拿来买保险,还要留点家庭备用金,有人可能还要去做些投资,这个比例分配就因人而异了,看个人的接受程度。

保费预算定好之后,那就在预算内去选择产品,尽可能地配到自己想要的保额,如果不够,那先挑最重要的配置,后续家庭收入增长了,再循序渐进的补充即可。

这样正推,才能保证你每年买保险花的钱不会给你的家庭造成太大的经济压力,同时又能最大限度买到自己想配的保额。

猫友中为人父母的比较多,给孩子买保险的也比较多。

一是家长都很爱孩子,所以首先想到的都是孩子;二是孩子的保费也便宜,身体也没什么异常,比较好买保险。

但原则上,应该是家长本身更需要保险,因为家长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

在保险业,还有一种说法:家庭成员间保险费用配比应当遵循6:3:1。

意思是最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成员购买保险的保费和保额应当占整个家庭保险资产的60%左右,为次要收入来源家庭成员购买的保险比例为30%,为孩子购买保险的适当比例为10%。

猫妹觉得这个说法的整体思路是合理的,最赚钱的倒下了,对家庭的经济打击最大,那么就需要更多的保障来对冲风险。

当然,具体的比例,也不必那么教条,总之猫妹不建议在家长裸奔的情况下,只给孩子配置保险。

也常有猫友问,应该先配置什么保险?

对于普通家庭,肯定是保障型产品要先于理财型产品。

因为普通家庭最承受不了突如其来的打击,而追求资产保值增值的话,保险理财产品通常需要很多的本金和很长的时间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普通家庭不是很适合。

在保障型产品中,一定是对抗大风险的要先于小风险。

● 比如猫妹常说的四大险种,重疾险、百万医疗险、定期寿险、意外险,他们所覆盖的风险,是普通家庭最承受不了的,一定要优先配置。

● 而像一些小额住院险、少儿门急诊保险,以及一些牙齿险之类的,它们所覆盖的风险,自留也不是不能负担。

再细分,比如重疾险、百万医疗险、定期寿险、意外险,猫妹觉得就没什么必要去分先后了。

能同时配齐最好同时配齐,因为他们所覆盖的每一种风险,家庭都承受不了,而这里面除了重疾险,其他的几种险种,保费都不算贵,重疾险都配上了,其他的几种也肯定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