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格急速转换的一季度,抱团股集体大溃败,权益基金也是进入阶段性“熊市”。在明星公募基金一度回撤超过20%的背景下,私募基金也未能幸免,私募收益也是经历了先扬后抑的转变。

在2020年,私募基金八大策略收益屡屡攀升,不少布局核心资产的管理人也是收获投资好时光。但是在今年一年度,私募行业出现大洗牌,大规模私募在面临市场回调时略显乏力,小私募则“船小好调头”,在风格突变的一季度依旧斩获不错的收益。

一季度A股主要市场指数悉数下跌,股票策略平均收益也是继续下行,一季度涨幅仅录得0.19%,赚钱私募刚好过半,为50.33%,高收益与低收益轮番上演,首尾业绩差高达311.58%。

无惧股市巨震,依旧有不少私募贡献了高收益基金。一季度有256只私募基金年内收益超过30%,其中有19只基金实现收益翻倍,分别来自国内的14家私募管理人。

股票策略依旧是高收益的集大成者,在19只“翻倍基”中,就有8只由股票策略基金贡献,占比达到42.11%。另有管理期货策略“翻倍基”4只、固定收益“翻倍基”3只、复合策略“翻倍基”2只、宏观策略与事件驱动策略“翻倍基”各1只,组合基金与相对价值策略则无缘“翻倍基”。

股票策略策略基金的主战场为股市,不少私募除了征战A股外,对美股与港股亦有布局,由于港美股与A股走势并不趋同,在A股大跌之际,在其余资本市场亦有不小获利。并且虽然一季度股市整体表现不佳,但是顺周期板块在一季度依旧逆势上扬,对于及时调仓或者提前布局顺周期板块的私募来说,是高收益的主要来源。

需要的注意的,固然“翻倍基”业绩亮眼,但是也不乏部分管理人用旗下单只产品进行打榜。在部分一季度业绩翻倍的基金中,就有多只基金存续规模小于500万元。此外,旗下产品业绩分化明显也是高收益私募的另一特征,在同一私募的同一策略下,有基金实现业绩翻倍,也有基金今年以来收益为负,表现并不均衡。

同一家私募管理人旗下同策略基金今年以来收益

虽然“翻倍基”也是实力使然,对于这部分私募来说,由于持仓极为集中,有的甚至还会融资加杠杆,对回撤也不做控制,净值起伏较大。投资者在关注此类基金时,需重点关注其业绩持续性与自己的风险偏好匹配度。

相较于大规模私募,小私募在调仓换股方面更灵活,也更容易博取高收益。在14家收获“翻倍基”的私募管理人中,仅有3家私募管理人的规模超过5亿元,其余11家私募管理规模均不足5亿,0~5亿私募的数量占比达到78.57%。

管理规模超过5亿元的3家私募分别是赛亚资本、国赞投资、航景星和资产,成立时间均集中在2014年与2015年。航景星和资产的竞争优势在于充分利用国外金融投资机构的先进投资经验,广泛运用各类量化和基本面研究模型和工具,建立系统化的投资程序,用技术和功能化软件来处理市场信息和投资者行为。

对于公司一季度业绩表现优异的原因,航景星和资产市场总监高鹏向私募排排网介绍,早在2016年,公司就开始在动量策略基础上加入了期限结构策略,凭借策略信号以及多年的经验判断,公司在1月开始降低产品波动,春节后加仓,一季度公司CTA策略取得了不错的投资回报。

高鹏表示,目前公司的商品CTA策略持有40余个期货合约,所有的交易策略都配备了独立的风险控制部分,用来管理波动率,确保足够的分散度,同时用于对冲不必要的风险因子。

对于后市,高鹏认为,从当前萎缩的成交额、下降的换手率来判断,A股急跌阶段可能已经结束,但二季度仍可能反复震荡。相对而言,随着疫苗普及,疫情得到控制,全球经济逐渐复苏,有色、化工等板块有望中长期保持增长趋势,CTA策略更具配置价值。

在14家坐拥“翻倍基”的私募中,来自上海的机构数量最多,为6家,分别是鸿凯投资、国赞投资、维万投资、千馥投资、赢仕投资、拓牌资产。一季度旗下有基金业绩翻倍的深圳私募有3家,分别是建泓时代、赛亚资本、辰悦资产。另有来自杭州的七禾聚资产、具力财富,北京的航景星和资产,淄博的浙江鲁创投资与温州的飞蚁投资。

近年来,上海私募在全国范围内均是表现亮眼。不止私募管理人数量、私募基金数量,还有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均是排名第一,此外百亿私募管理人数量也是赶超北京地区,晋级全国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