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行业最大股权转让纪录诞生了!

11月9日,顾家家居(603816)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顾家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TB Home Limited(简称“TB Home”)及公司实际控制人顾江生、顾玉华和王火仙女士于2023年11月9日与宁波盈峰睿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盈峰睿和投资”)签署了《顾家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暨股份转让协议》。

盈峰睿和投资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受让顾家集团和TB Home共计持有的241,838,695股顾家家居股份,占顾家家居总股本的29.42%,转让价格为42.5846元/股,转让总价款为103亿元。

家居巨头易主,行业要变天了?

顾家家居“改姓”,市值千亿“梦碎”

以家族姓氏命名的顾家家居,这次要改姓“何”了。

根据公告,本次交易完成后,盈峰睿和投资持股为29.42%,变为公司最大股东;顾江生家族持股降至18.02%。顾家家居的控股股东将由顾家集团变更为盈峰睿和投资,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也将由顾江生、顾玉华、王火仙女士变更为何剑锋。

据介绍,顾家家居成立于1982年,专注于客餐厅、卧室及全屋定制家具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2016年10月,在上交所上市。彼时,创始人顾江生曾放出豪言,10年后的2026年,公司将实现营收、市值双千亿。

围绕该目标,顾江生主导了一系列并购。2018年是顾家家居并购的高峰。据不完全统计,当年,顾家家居发起了对近十个品牌的并购,包括收购德国顶级沙发品牌RolfBenz99.92%股权、澳大利亚出口和零售家具品牌NickScali 13.63%股权、意大利高端沙发Natuzzi旗下纳图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51%股权、收购“床垫第一股”喜临门、玺堡家居51%股权等。

一系列的资本扩张,让顾家家居迅速搭建了颇为庞大的产品和品牌矩阵,推动公司资产、营收规模高速增长。但密集并购也积攒了不少负担。

近两年,受经济大环境、房地产下行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家电、家居行业都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2020-2023年3季度,顾家家居营业收入分别为126.66亿元、183.42亿元、180.10亿元和141.36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4.17%、44.81%、-1.81%和2.72%。

由于增速疲软、资金需求较大,顾家家居股票遭遇控股股东频繁质押,顾家家居股价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近五个月以来,更是跌跌不休,截至停牌日股价为36.78元/股。受美的入主消息影响,11月10日开盘,顾家家居开盘涨停,但未能持续。截至发稿,报价38.64元/股,涨幅5.06%。

目前来看,顾江生想要如期达成两个千亿目标,已经不太可能了。不过,对顾家家居来说这也未必不是一个发展的新契机。

对于此次控股权变更的原因,顾家家居公告表示,基于对家居行业长期发展的信心,受让方(即盈峰睿和投资)战略布局家居行业,拟成为公司控股股东。顾家家居称,受让方与转让方拟充分发挥各方在各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资源优势,通过建立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围绕家居领域业务拓展进行战略合作。

行业巨震,打开发展新格局

美的“少东家”与家居巨头的“牵手”,对家居行业来说是重大事件,引发众多热议与猜想。

公开资料显示,盈峰集团由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独子何剑锋创建于1994年,总部位于广东深圳及顺德,是一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产业集团。

目前,集团旗下产业布局环境、文化、投资、科技、消费五大领域,拥有上市公司盈峰环境(000967.SZ)、百纳千成(300291.SZ),以及盈峰环境、盈峰中联、上专股份、百纳千成(原华录百纳)、PMORE、华艺国际、摩米童装等一系列国内外知名品牌。

事实上,顾家家居与美的的渊源也由来已久。翻看顾家家居管理层,多名高管均出自美的集团,其中总裁李东来2012年来到顾家,此前历任美的集团空调事业部总裁,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等,副总裁欧亚非之前是美的制冷家电集团区域销售公司总经理,副总裁李云海曾是美的集团冰箱事业部总裁助理。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认为,盈峰集团收购标的与美的集团的业务有一定关联度。目前“家居家电一体化”日渐成为消费潮流,家居和家电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对美的集团和顾家家居来说,未来可形成业务板块、产品间的协作共享,有利于双方未来的发展。

家电行业资深观察家丁少将认为,盈峰集团选择在顾家家居股价相对低位处接盘,通过资本、业务、生态链等方面为其赋能,有助于盘活顾家家居的资本价值,未来的增长空间更具想象力。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在当前经济和地产大形势下,美的系与顾家家居这种方式合作有利有弊。一方面是双方的业务有一定的重合空间,有利于业务协同效应优势的发挥。另外一方面,这种协作模式也有不及预期的风险,能否顺利整合成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房地产行业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

总而言之,成功的整合是规避风险并实现潜在价值的重要一环,但是业务整合对很多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