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催生出了万亿医美赛道。

在长期的市场教育下,人们对于医美的需求也在持续变化:由最开始的手术,逐渐演变成注射为主的微整形。在这个演进趋势中,以肉毒素为主要原料的“瘦脸针”异军突起,出色的除皱、瘦脸功效堪比“生物手术刀”。

究竟含有剧毒的肉毒素是如何成为“生物手术刀”的?这个赛道未来又会迎来怎样的产业格局呢?

01 最美的毒药

肉毒素,一个令人生惧的名字,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种物质确实存在毒性,其最开始被发现的身份也是作为毒药。

19世纪20年代的一天,在德国某个小镇上,突然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疾病,大量居民在食用一种香肠后,突然出现痛、乏力,甚至肌肉震颤、肢体瘫痪等症状。

后来,一位名叫Justinus Kerner的医生发现,患者之所以中毒是因为食用的香肠存放时间太长而产生了一种毒素,并将这种毒素起名为“肉毒之毒”( 拉丁语-botulus为香肠 )。

然而这起事故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897年同样的事故再次在比利时上演,34名居民因食用过期火腿罐头而中毒身亡。

在事故排查过程中,比利时细菌学家Emile van Ermengem教授 从那些火腿罐头中分离出了一种新的微生物,并将其命名为肉毒杆菌 。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证实,肉毒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生成一种细菌外毒素,也就是肉毒素 。

作为是当时已知最剧烈的毒素,肉毒杆菌毒性比氰化钾强1万倍。 基于肉毒素如此强的毒性,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时期 , 肉毒素成为 生化武器 的重要选择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命毒素。

然而,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可另一方面,置人于死地的毒药,只要应用得当也可以成为病救人的解药。

1978年,美国眼科医生Allen Scott第一次发现了肉毒素的医用价值,他尝试 利用稀释后的毒素去阻断乙酰胆碱的释放,利用使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发生瘫痪的特性 ,进而将肉毒素应用于眼科疾病治疗中。

随着肉毒素眼科临床试验的推进,医生开始尝试将其应用于更多临床项目,如面肌抽搐、痉挛性斜颈、肢体肌张力障碍等病症,并取得了不俗的疗效。正是这些临床验证,帮助A型肉毒素( 保妥适BOTOX )成为全世界第一款获批上市的微生物毒素药物,其于1989年12月获得FDA的批准。

然而,这仅是肉毒素应用领域的小试牛刀,真正让肉毒素风靡全球的是其在美容领域的应用。

在1986年加拿大眼科教授Jean Carruthers使用肉毒素治疗眼睑痉挛时,意外发现了它居然拥有皮肤除皱作用,恰好她的丈夫又是一名皮肤科教授,于是他们夫妻两决定将肉毒素引入美容领域。一开始,研究只是针对眉间纹,后来扩大到鱼尾纹、额头纹等的治疗研究,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图:肉毒素美容原理,来源:国盛证券

经过长时间的临床验证,FDA最终在2002年4月正式批准保妥适在美容适应症的延伸申请,并在好莱坞明星的推广下,迅速掀起轻医美热潮。

现如今,肉毒素已经在全球超过80个国家获批,应用于29种适应症,生成了2800多万份研究文献,每年都有上千万人注射使用,全球市场规模已经突破百亿美元。

02 国内落地史

中国肉毒素产业,绝对属于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国内肉毒素最早的应用史要追溯到1993年,当时兰州生物的衡力在国内获批上市,成为首款上市的肉毒素产品。

衡力上市后的两年,保妥适才正式进军国内市场。相比之下,“医美大国”韩国至1998年才批准保妥适上市,可以说中国的肉毒素市场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在起步阶段都领先于韩国。

虽然起步较早,但考虑到强烈的神经毒性,导致肉毒素产品在我国始终受到严格监管。从项目立项到最终获批,至少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即使直接从海外引入认证产品,但也仍需经过六年左右的临床验证,审批门槛堪比创新药。

较为保守的审批态度,让肉毒素产品国产发展放慢了脚步。

保妥适进入中国14年后才获批用于医美领域,而衡力更是到了2012年才正式被批准用于治疗皱眉纹。直至2020年,国内市场中都仅有这两款肉毒素产品获批。聚焦当时市场,衡力在销量上是保妥适的3倍,但由于衡力售价较低,所以销售额反而略低于保妥适。

与之相对的韩国市场上,保妥适和衡力分别在2004年及2005年获批用于治疗皱眉纹。而韩国本土肉毒素品牌在2006年之后才相继获批。

不过,由于极高的国民医美接受度和较为宽松的监管,韩国品牌很快诞生出Medytoxin( 粉毒 )、Botulax( 白毒 )、Nabota( 绿毒 )等爆款产品,而也正是这一时间段韩国肉毒素实现弯道超车。

202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肉毒素市场开始爆发,随着英国的吉适( 益普生 )和韩国的乐提葆( Hugel )的先后获批,国内合规的肉毒素产品增至4款,竞争格局更加激烈。2021-2023年,中国合规肉毒素市场规模分别为46亿、65亿和81亿,年化复合增长率高达33%。

今年2月,德国Merz制药旗下的肉毒素品牌Xeomin( 西马 )在中国获批上市,中国获批的肉毒素增加到5款。

随着人们对美的需求不断提升,肉毒素市场也逐渐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渗透,预计到 2030年,中国合规肉毒素市场就有望达到390亿元。

图:国内医美肉毒素产品一览,来源:天风证券

尽管肉毒素市场增长空间极大,行业前景可观,但其却依然需要面临来自于“水货”的冲击。 由于我国肉毒素产品多为海外引进,因此消费者根深蒂固的形成了“媚外”思想,这使得国内肉毒素市场中充斥着大量的“水货”。

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提供的数据,2019年,国内市场上销售肉毒素类产品70%由假货和水货构成,价格是正品的1/10-1/2不等,实际年消耗量是正规产品的5倍左右。尽管2020年后,正规产品占比才有所提升,但水货占比仍超过50%。“水货”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让医美产业乱象丛生。

面对医美乱象,2021年以来,国家相关监督管理部门“重拳出击”,积极出台各类相关文件,扩大监管范围,强化监管力度,医美行业发展从整治迈向合规化发展,正规肉毒素市场规模也将迎来更快速的增长。

03 红海竞争即将开启

随着医美产业的迅速走俏,各家公司也将目光放到了快速增长的“肉毒素”之上。爱美客、华东医药、华熙生物、复星医药、康哲药业、昊海生科、因明生物纷纷加入竞争,肉毒素赛道内卷也将不断加剧。

为缩短上市进程,国内各大厂家大多通过代理国外已上市产品的方式进军肉毒素产品市场:

爱美客选择代理韩国公司Huons Bio的Hutox( 橙毒 ),华东医药选择代理韩国公司Jetema的The Toxin( 蓝毒 ),复星医药选择与美国公司Revance合作、昊海生科选择与美国 Eirion 公司合作。

图:部分在研肉毒素产品,来源:中信证券

以当前临床审批进度计算,在未来3-5年中预计将有10款肉毒素产品上市,届时肉毒素产业也将进入下半场更激烈的竞争之中。

在这场竞争中,时间自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与创新药的逻辑一样,同类产品先上市的将获得大部分市场份额,后上市的产品则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目前已经上市的产品无疑已经具备了先发优势。

对于后发者而言,“产品力”是决胜的关键。 目前获批上市的肉毒素产品在使用后维持功效的时间大约为四个月,时间相对较短。

同时,产品通常含有外源性/非活性辅助蛋白及其他梭菌蛋白,存在一定的免疫原性风险。研发更长效、更高纯度、更高安全性的新型肉毒素产品,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除此以外,开发新适应症也是肉毒素产品提升竞争力的另一个发展思路。

保妥适之所以上市二十多年,依据占据全球肉毒素市场霸主地位,就是因为其开发的适应症多。目前,保妥适在世界范围内获批的适应症超过27个,除了美容外,还可以治疗偏头疼、背痛,以及多汗症、眼皮跳、斜视等。美国《时代》杂志曾将保妥适比喻为“瑞士军刀”,意为无所不能。

从目前研究成果看,医美绝非肉毒素的天花板,仍在许多领域拥有无限潜力。国内外报道肉毒素治疗的病症已达百余种,涉及多个学科和专业,甚至包括抑郁症、鼻炎等跨度较大的领域。

时间、产品力、适应症,这将是肉毒素下半场竞争的关键三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