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受供给侧重磅政策提振,锂电全天强势,闪耀两市。截至13时50分,表征板块的电池ETF(561910)涨3.70%,权重股方面,宁德时代涨3.27%,三花智控涨1.46%,亿纬锂能涨5.96%,格林美涨3.68%。

消息面上,5月8日,工信部官网显示,工信部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其中提到,锂电池企业及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节能管理、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规划及布局要求,符合当地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等要求,符合“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一季度全球电池装机量持续高增,中国企业势头不减】

5月7日,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各类电池装机总量为158.8吉瓦时(GWh),同比增长22%。

细分企业来看,今年一季度,全球各类电池装机总量排名TOP2企业均为中国企业,其中宁德时代(300750.SZ)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31.9%,为60.1吉瓦时,居全球首位;比亚迪(002594.SZ)电池装机量超过LG新能源,增长11.9%,为22.7吉瓦时,排名第二。

除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此次第一季度全球各类电池装机排名TOP10中,还有中创新航(03931.HK)、亿纬锂能(300014.SZ)、国轩高科(002074.SZ)和蜂巢能源四家中国电池企业上榜。

【基金经理:板块走强或受三方面因素带动】

对于当日锂电板块的强势,电池ETF(561910)基金经理许荣漫表示:新能源板块今日走强,尤其是锂电产业链相关标的高开高走,主要系消息面催化、以及4月底以来行业积极因素积累带动

消息面看,5月8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要求企业每年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率不低于3%,上一年度产能利用率不低于50%,对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性能参数提出更高要求,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助力行业产能出清,具有技术和规模优势的头部企业有望更为受益,此外5月3日美国发布IRA法案FEOC要求最终指引,对于关键矿物材料要求有所放松;

需求端看,据乘联会预估,4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80万辆,同比增长33%,环比微降2%,预计渗透率40%+,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在4月26日公布,以旧换新购置新能源车可获得单车1万元补贴,叠加4月底北京国际车展众多新车型推出,有望助推电动车需求进一步释放;

业绩角度看,Q1锂电产业链营收利润普遍下滑,部分环节出现全面亏损,电池环节相对较好,产业链价格进入底部区域,业绩落地后压制板块的负面因素阶段性解除,从基金重仓持股角度看,Q1电新行业重仓持股占比同比下滑2.25%、环比增加1.14%,增持方向主要电池龙头、逆变器龙头相关方向,伴随需求放量、供给端改善、以及新技术推进,产业链价格及盈利有望逐步筑底修复,板块积极因素有望被更多关注,进而带来板块修复机会。

【低位布局产业链核心,关注电池ETF(561910)】

电池ETF(561910)跟踪的中证电池主题指数,涵盖电池制造、核心材料、锂电设备、储能逆变器核心标的。其中超5成权重为新能源车概念。而从产业角度,CS电池指数更聚焦新能源车产业“核心部分”,更具高成长、高弹性特征。

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4月30日,CS电池指数(931719.CSI)最新估值为23.26倍PE,位于十年期7%的分位数,即比近十年的近93%的时间都便宜。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截至2024.4.30,近10年维度。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指数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上述观点、看法和思路根据截至当前情况判断做出,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对于以上引自证券公司等外部机构的观点或信息,不对该等观点和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做任何实质性的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投资推荐。

中证电池主题指数近五年表现分别为36.08%(2019)、140.43%(2020)、52.43%(2021)、-30.22%(2022)、-33.08%(2023)。中证电池主题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和发布。指数编制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确保指数的准确性,但不对此作任何保证,亦不因指数的任何错误对任何人负责。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基金投资收益的保证或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