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 稀缺 穿透

虚晃一枪还是重生起点

 

作者:可乐

编辑:梦然

风品:闻道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近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主打一个“绝处逢生”。

5月21日,每日经济新闻援引相关媒体报道,高合汽车已于5月16日获得iAuto Group Inc10亿美元融资,后者将全力支持高合汽车复工复产,计划投资10亿美元,作为高合汽车重组第一轮资金,双方目标是2024上半年财报公布前完成交易。

回望2月,高合汽车被曝停工停产时,创始人丁磊曾言“接下来的3个月,高合汽车会很艰难”,副总裁吴琦峰也直言,时间窗口最多三个月,最短可能就一个月。

握住窗口期的,还有爱驰汽车。也是5月21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其欧洲公司已与Hudson Acquisition I Corp.签署业务合并协议书,交易预计2024年底前后完成。爱驰欧洲或将通过“反向收购上市”登陆美股。

5月17日,连沉寂许久的恒大汽车也下场了,突然暴涨53.23%后临时停牌。彼时,业内人士猜测或有好消息传来。果不其然,5月26日公司公告称,于5月16日获悉中国恒大清盘人、恒大健康产业集团、Acelin Global Limited(统称“潜在卖方”)与一名独立第三方买方(统称“潜在买方”)订立条款书,拟出售恒大汽车已发行股份的29%。

尽管买家“神秘”,消息一出市场仍为之一振。5月27日,复盘后的恒大汽车大涨86.8%收于0.71元。一时间,命运多舛的恒大汽车走出“ICU”寻得“白衣骑士”声音甚嚣尘上。然而这种翻红并没持续下去,次日开启震荡下行模式,截止6月4日收盘价0.46港元。

白衣骑士真的来了吗?市场在踌躇什么、是否高兴太早了?

1

“割席”恒大、迎“白衣骑士”?

警惕前车之鉴

LAOCAI

不算苛问。5月31日,因无法联系登记住址,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公开信息显示,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恒大汽车附属公司,注册资本35亿美元。据天眼查,该公司已成超110条法律执行记录的被执行人,涉及金额超21亿元。此外还涉及多个失信被执行人问题、消费限制令及终本案件。

显然,牵一发动全身。即便等到“救命钱”,恒大汽车依然前途未卜,脱困还有漫漫长路、诸多不确定性。

回看上述买家入局。公告显示,潜在买方合共持有恒大汽车约63.48亿股股份,占后者全部已发股份约58.5%。待订立买卖协议后并在其条款及条件的规限下,拟定约31.45亿股潜在待售股份( 占于本公告日期全部已发行股份的约29.0% )将即时被收购,及约32.03亿股潜在待售股份( 占于本公告日期全部已发行股份的约29.5% )将成潜在买方于买卖协议日期后一定期限内的一项可行使选择权的标的。

年报显示,截止2023年末,中国恒大集团共拥有恒大汽车约63.48亿股份,持股比58.54%。换言之,若上述交易成行,中国恒大将与恒大汽车“割席”。

恒大汽车透露,条款书提及订立一份授信协议,据此,潜在买方将向其提供信贷额度,以资助公司持续经营及发展电动汽车业务。但也强调,除保密性、交易限制、监管法律及管辖权等若干条款外,条款书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买卖协议及授信协议尚待双方进一步协商及尚未最终确定,因此买卖协议及授信协议的最终条款可能与条款书中所列条款不同。

简言之,在最终签订协议前,一切仍有变数、一切皆有可能。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表示,虽然双方签署的条款书比较严肃靠谱,仍不能排除在具体条款细节上无法达成协议而告吹。

事实上,这并非恒大汽车首次欲“卖身”。早在2023年8月,公司就公告与纽顿集团签订协议,首获5亿美元战略投资,并得到6亿元人民币过渡,交易预计2023年Q4完成,此后纽顿集团将持有恒大汽车27.5%股份。同时,恒大集团、许家印等债权人通过认购恒大汽车新股份抵消恒大汽车结欠的208.95亿港元债务。

彼时,恒大汽车声称,将所有资金用于天津工厂,确保恒驰5正常生产,以及恒驰6、7陆续量产。纽顿方称,将协助恒大汽车开拓海外市场,计划每年向中东出口3万辆-5万辆汽车。既解决资金危机又开拓新市场,可谓一石二鸟的好事儿。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2023年10月8日,恒大汽车公告称,鉴于2023年9月28日宣布停牌,叠加恒大集团发生一系列变化,具有重大不确定性,进而亦会对股份认购协议及拟议交易带来重大的不确定性,战略投资方纽顿集团暂停对公司的过渡期资金支持,并针对拟议交易方案所需的调整进行重新谈判。

2024年4月5日,恒大汽车公告与纽顿集团签订的战略投资协议正式终止。

历时半年、最终告吹,可谓让诸多债权人空欢喜一场。不过,这个金主似乎也名不副实,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纽顿是一家总部位于阿联酋迪拜的智能电动汽车和可持续能源推广应用公司,创始人为中国人吴楠。公司前身为ICONIQ(艾康尼克),是一家天津新能源汽车公司,甚至没有造成一台量产车。

2020年-2022年,纽顿营收均为0,截止2022年末总负债9197万美元,同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12亿美元。怎么看,该公司拿出5亿美元资金都非易事。

有了前车之鉴,市场对此次“神秘”买家的“接盘”也较为淡定,仅5月27日暴涨至0.71港元,次日便下跌18.31%,截至2024年6月4日收盘价0.46港元,较5月27日累跌35.21%。

虚晃一枪,还是白衣骑士降临,一切等待时间作答。

2

亏损千亿、退还补贴19亿

销量“生死线”挣扎

LAOCAI

能够肯定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寒。即便此番金主能入局,恒大汽车的盘活仍非一蹴而就。

据媒体报道,何小鹏曾在小鹏完成A+轮融资后坦言,以前看别人造车觉得100亿元太夸张了,现在觉得200亿元都不够花。2021年,李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造车需要储备的资金门槛,几年前我说的是200亿元,现在没有400亿元可能都干不了了”。

的确,说千道万不如白银一片。造车是一门极烧钱的生意,看看一波波价格战,即使留在牌桌的企业,也是看似繁花似锦实则烈火烹油,更不要说已站在悬崖边上的暴雷停摆企业。恒大汽车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公司资产总额348.51亿元,负债总额725.43元,其中借款264.84亿元,同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29亿元。公司天津工厂自2024年初以来已不再生产作业。

5月22日,恒大汽车又公告称,附属公司恒大新能源汽车等方面收到相关地方行政部门下发函件。自2019年4月29日起,恒大汽车方面与相关地方行政部门签订一系列的投资合作协议,因未按相关协议的相关条款约定履行合同义务,相关地方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拟要求恒大汽车方面解除相关协议,并向当地政府部门退回已发放的各项奖励及补贴合计约19亿元,相关附属公司并需互负连带责任。

无疑雪上加霜,加重了脱困难度。2023年,恒大汽车收入13.4亿元,虽同比增长900.04%,却有约11.36亿元收入来自物业销售,而主营业务的汽车及骑车零部件贡献率不足11%;毛亏0.51亿元、净亏合计119.95亿元,同比减亏56.64%。

拉长时间线,据choice数据,自2019年宣布造车以来,恒大汽车分别亏损49.47亿元、76.65亿元、563.44亿元、276.64亿元以及119.95亿元,累亏1086.15亿元,难怪公司在5月26日公告中表示“本集团资金严重短缺”。

当然,新能源车企亏损是常态。据choice数据,2018年-2023年小鹏汽车分别亏损13.99亿元、36.92亿元、27.32亿元、48.63亿元、91.39亿元、103.76亿元,累亏322.01亿元;蔚来分别亏损96.39亿元、112.96亿元、53.04亿元、40.17亿元、144.37亿元、207.2亿元,累亏654.13亿元;零跑汽车2019年—2023年亏损9.01亿元、11亿元、28.46亿元、51.09亿元、42.16亿元,累亏141.721亿元;即便理想实现盈利了,也是2018-2022年连亏后,2023年才扭亏为赢。

那么,为什么恒大汽车的亏损格外引入注目?行业内有一种说法,月销1万辆是新能源车企的生死线,不达标的车企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以2023年为例,小鹏汽车年销14.16万辆,同比增长17.3%;蔚来为16万台,同比增长30.7%;零跑汽车为14.42万辆,同比增长29.67%。理想为37.6万辆,同比增长182.2%,甚至达到月销5万的记录,这才有了扭亏为盈。可以说,在极重规模效应的造车业,销量是新能源车企持续留在牌桌的关键筹码。

反观恒大汽车,目前已推出恒驰5、恒驰6、恒驰7三款车型,前者已量产交付,后两者还在开发阶段,据每日经济新闻,截至2023年底,恒驰5累计生产下线1700辆,累计交付不足1400辆。

尽管恒大汽车年报表示,将全力以赴引入战略投资者,积极筹措资金以维持集团生产及未来发展计划。但现实是,即便抛开上述高企负债、紧绷资金链,成功引入前述战投,恒大汽车仍将在销量“生死线”上挣扎。如何在强敌环伺、内卷加剧的市场下,快速起量持续存活,依然是一个灵魂考题。

3

淘汰赛决战多少底气

LAOCAI

放眼新能源汽车市,早已过了野蛮生长阶段。

据中汽协预测,2024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约2680万辆,而据媒体报道,市面上车企们发布的2024年销售目标合计已近3000万辆,供远大于求。

在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看来,新能源车前期超高速发展后,市场需求增量逐渐收缩,各品牌产能却仍继续放大,意味着接下来市场将会出现剧烈震荡,部分品牌将会退出市场,已上市品牌股价也会被增长乏力拖累。

春江水暖鸭先知。早在2023年李想就发微博称,“智能电动车的三年淘汰赛(2023-2035年),技术、产品、交付三大综合能力往死里卷,木桶理论,缺一不可。”

随后,各大佬纷纷发出类似认同,何小鹏在龙年开工首日(2024年2月18日)便提到,“今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也就是淘汰赛的第一年。”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也直言,目前新能源业已进淘汰赛,2024年—2026年是规模、成本和技术的决战。”

不止说说而已。年初,比亚迪秦PIUS、驱逐舰05荣耀版车型最低售价降至7.98万。

4月初,问界主力车型M7宣布官降:M7 Plus大五座后驱版降价2万元,起售价下调至22.98万元;新M7 Max五座后驱智驾版降价1万元。4月22日理想汽车宣布全系大降价——2024款理想L9及L8/L7部分车型将降价1.8万元至2万元,上市不久的理想MEGA也降价了3万元。这是近年来理想首次公开宣布全系降价,足见压力多大。

还不算完,4月26日,商务部、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旨在支持报废燃油或新能源乘用车的置换,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用户可获得1万元的一次性置换补贴。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比亚迪、广汽集团、小鹏等多家知名车企响应号召,纷纷推出“以旧换新”政策,例如比亚迪针对旗下的王朝系列车型制定优惠的购车政策,单车置换补贴最高可达1.8万元;广汽传祺以旧换新补贴提升至4000元-20000元,部分车型综合优惠甚至达4万元;广汽埃安和昊铂的以旧换新补贴范围在4000元到10000元件,部分车型综合优惠可达3.6万元-5万元等。

价格战愈演愈烈,将价格战推至新高度,甚至已从油电平价进入电比油低时代。销量拉升效果立竿见影。以比亚迪为例,4月产销快报显示,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9%至31.32万辆。前4月同比增长23.24%至93.95万辆。

不过,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2024Q1,比亚迪营收1249.44 亿元,同比增长3.97%;归母净利45.7亿元,同比增长10.62%,增速双双逊于销量增速;理想同期净利仅5.91 亿元,同比下滑36.7%,环比下滑89.7%;小鹏汽车营收65.5亿元,同比增长62.3%、环比下降49.8%;广汽集团营收215.7亿元,同比锐减18.8%;净利润6.9亿元,同比暴跌52.1%。

从拼配置、拼性能,到拼价格、拼特色服务,极致的质价比、性价比PK,意味着产业正快速成熟、也意味着留给后来者、掉队者的时间越发急迫。

聚焦恒大汽车,目前仅一款定位于紧凑型纯电SUV恒驰5,官方指导价17.9万元。无论价格、配置、技术、规模,均没有明显优势。想要盘活重生、活下去活更好,无疑一场攻坚战、个中挑战变数自知。

4

点石成金、呼唤多面手

LAOCAI

那么,潜在买方究竟看中了恒大汽车什么?

沈萌认为,“恒大汽车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和其所拥有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是其吸引此次潜在买方收购股份的关键所在。”

时间齿轮回拨到2017下半年,“下周回国”的贾跃亭带着“造车梦”多次赴港寻求融资,最终与谋求转型的许家印一拍即合。

2018年6月25日,恒大健康公告将以67.47亿港元的总代价收购香港时颖公司100%股份,间接获得Smart King公司45%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并正式入主贾跃亭的FF。

随后,FF通过官微表示,首轮总额20亿美元的融资,于日前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批准。创始人贾跃亭将亲自出任全球首席执行官,和现有管理团队继续负责FF的各项业务运营。

然而好景不长、双方的友谊“小船”仅维系了数月。10月7日恒大健康公告称,支付给贾跃亭实际控制的FF的8亿美元已基本用完,对方要求再提前支付7亿美元。同时,贾跃亭方面也于10月3日提出仲裁,要求剥夺恒大作为股东享有的有关融资同意权,并解除所有协议。

一番口水战后,许家印放弃了与贾跃亭的合作。但出师不利未打消继续造车的决心。2018年11月,广汇能源公告称,恒大集团以144.9亿元入股广汇集团,获得40.964%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双方将在能源、汽车、物流、地产等四大领域建立全方位战略合作。因广汇集团旗下的广汇汽车是国内规模领先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外界一度认为许家印借此为恒大造车事业构建了完善的渠道、销售以及服务体系。

2019年1月,恒大集团又通过恒大健康以9.3亿美元收购NEVS51%股权并获得多数董事席位,成为控股股东。

NEVS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典的全球性电动汽车公司,早在2012年收购瑞典萨博汽车后,便继承了后者历史和所有知识产品,并且以萨博为基础转型新能源汽车后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彼时NEVS已拥有两款达到量产条件的纯电动车,在瑞典特罗尔海坦以及中国天津的生产基地,也均已达到量产能力。最重要的是,其已获发改委和工信部核准的新能源汽车整车资质。

据《棱镜》2019年报道,许家印曾表示“恒大刚开始造车要人没人,要技术没技术,要经验没经验,整车基地也没有,算是一穷二白,和世界上拥有上百年历史的龙头企业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追赶,弯道超车不行,我们从战略上、策略上要开辟一条和全世界所有车企都不同的道路,叫恒大造车路。”

“恒大要从一无所有到实现换道超车的目标,第一就是要实现技术领先,怎么办,只能把能买的核心技术都买了。”并总结为五个词“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以及好好好。”

许老板言出必行,在拥有技术、渠道以及生产资质后,又先后部局汽车零部件、电池、电机、动力系统等多个新能源核心领域。一番买买买,几乎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都有布局。2020年恒大健康更名为恒大汽车。

遗憾的是,这条与众不同的路许老板终究没有走通,伴随中国恒大的轰然倒塌、自己的身陷囹圄,恒大汽车也渐入了烟尘。

好在尽管此后为“自救”,恒大汽车出售了部分业务,但得益于此前的研发投入,为公司积累了较强劲的研发实力以及天津工厂完善的生产基地和设施和独立生产资质。基本上,潜在买家接手后就能马上开工。

可还是那句话“凡事要趁早”。据《中国新闻周刊》,何小鹏曾表示,2017 年中国有接近 300 家造车新势力,但今年(2023年)只有 50 家左右的乘用汽车品牌在中国有销量。五年之后可能只有25家,十年后可能只有数家到10家之间。“今天不管是10万辆一年还是50万~70万辆一年的汽车公司,在5到15年之间都存活不了,在中国能够存活可能最低的数字会是300万辆一年的规模。”

进入2024年,另一位业界大佬王传福又声惊四座:未来3—5年,中国车市合资品牌份额将从40%降到10%,其中30%是自主品牌的增长空间,“更直白来讲,格局将会彻底的重塑。”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亦表示,“2024年是新能源车企站稳脚跟的关键年,竞争注定非常激烈。”

字斟句酌,无一不透露出时下这场洗牌竞争的残酷性、激烈程度。面对绞肉机式的洗牌决战,市场留给恒大汽车盘活重启时间不多了。

也基于此,不论潜在买方是外界所说的同行、中东土豪,亦或许家或丁家的海外资产,能盘活恒大汽车、让其摆脱“ICU”的“白衣骑士”必然要是个多面手,从未来规划精准度、到市场前瞻性、再到资金充裕度、债务技术敬畏心、综合驾驭能力,事无巨细、如烹小鲜、时不我待。

放眼浩渺商海,转型升级不是易事,起死回生、点石成金更是罕见,能否大力出奇迹?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