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 稀缺 穿透

不缺追风者,贵在All in

作者:翊铭

编辑:古道

风品:俊逸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游戏给不完美的世界和混乱的生活带来一种暂时的、有局限的完美。”荷兰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里如是说。

还记得那个“会说话的汤姆猫”么?模仿人类说话、站在屏幕前与你互动,一度风靡全球,老少通吃,某种程度上是AI最早的雏形……

或许有些粉丝还不知道,汤姆猫已成A股一只股票代码。2017年,上市公司金科文化将诞生自海外的“汤姆猫”游戏收入麾下,2021年8月索性更名改姓。

实际上,2015年上市以来,短短六年多时间里,公司已经三次改名。就在改名汤姆猫后,第一财经曾评论称,企业每次更名都与业务转型、大额收购有关。几乎每次改名,股价都能借风起舞。在此过程中,股东内幕交易、违规减持、资金占用不断。

即便现在看,言语都够犀利。是否客观偏颇仁者见仁不作评价。能肯定的是,及时查漏补缺、反思精进总没错。2024年5月28日,证监会四川监管局公告称,汤姆猫有关产品业务负责人丁懿因在2023年内幕交易汤姆猫股票,被合计罚没226万余元。

兜兜转转两年多,汤姆猫改变多少呢?

1

减持、分红、内幕交易面面观

LAOCAI

拉长维度看,这不是公司首次内控“翻车”。

如2023年初,原董事长王健收到浙江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因涉嫌股票内幕交易被处300万元罚款。

此外,往期高管层的频频减持也是舆论焦点。据长江商报,Wind系统数据粗略估算,控股股东、实控人等在内,股东通过减持,累计套现金额高达50亿元左右。

以王健为例,2019年出任董事长,当年减持禁售期结束后,将所持5.81亿股减至5.09亿股,套现金额超2亿元。2020全年35次披露减持,2021年6次披露减持。截至2024年一季度,所持股数为2.9亿股。

再如实控人朱志刚,持股从2021年三季度的3.81亿股减至2022年三季度的3.13亿股,该持股比例维持至今。

2023年5月,汤姆猫的特定股东绍兴上虞朱雀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宣布提前结束减持,同年3月7日至5月5日,套现约6.83亿元。

另一厢,从2019年至2023年,汤姆猫已连续五年未进行现金分红。

5月24日,“史上最严”减持新规落地,明确控股股东、实控人在破发、破净、分红不达标等情形下,不得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者大宗交易减持股份。同时增加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前的预披露义务;要求大股东的一致行动人与大股东共同遵守减持限制。

2

广告收入连降

五年累亏近18亿元

尝并购“后遗症”苦果?

LAOCAI

看看业绩表现,不算多苛求。

也是5月28日,深交所向汤姆猫下发年报问询函,针对其净利持续下滑等一系列财务和经营问题进行询问。

4月27日,汤姆猫披露2023年报:营收13.48亿元,同比下降17.46%;归母净利亏损8.65亿元,同比下降296.5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76亿元,同比下降41.92%;基本每股收益-0.25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73%。

这已是营利连续第二年双滑,且2023年问题更严重,净利直接由盈转亏。主要是受2023年四季度拖累,净利、扣非净利分别为-10.65亿元、-10.75亿元。

对此,汤姆猫解释称,全球广告需求不足、海外部分市场地缘政治事件、谷歌广告竞价机制改变等因素,带来广告单价下降导致收入利润下滑。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大额资产减值,主要来自商誉减值。

对于这个解释,监管似乎并不满意。深交所要求汤姆猫,详细解释净利润持续下滑的具体原因,并评估这一趋势是否具有持续性,以及是否会对长期盈利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同时,还对汤姆猫各季营收与净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波动幅度不匹配的现象提出问询,并要求给出合理解释。

深入业务面,汤姆猫营收大头并不来自游戏影视,也不是AI应用,而是广告业务。2021年至2023年,分别贡献14.8亿元、12.32亿元、10.35亿元,占总营收76.21%、75.42%、76.78%,可谓妥妥的营收主力。

至于连降,主要受行业收缩和自身用户活跃度下滑等因素影响。

根据《202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23年,国内休闲移动游戏市场收入318.41亿元,同比下降7.54%。其中内购产生的收入200.87亿元,同比增长109.7%;广告变现收入117.54亿元,同比下降52.7%。这对汤姆猫自然打击不小。

过重集中依赖广告业,也让公司运营压力加大。梳理舆论,因广告过多、虚拟道具等付费项目繁多,汤姆猫系列游戏不乏一些用户吐槽。

更深入一度看,利润巨亏也是在为多年激进收购的“后遗症”买单。

2023年,来自利润表中的资产减值损失达10.28亿元,其中商誉减值9.68亿元,占比超94%。主要是对标的公司Outfit7 Investments Limited、杭州每日给力科技有限公司计提商誉减值。

这两家公司均为高溢价收购获得。汤姆猫前身为浙江金科,原来主要从事漂白助剂SPC和TAED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5年底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向王健等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购买杭州哲信100%的股权,交易总价29亿元,由此进入移动游戏业。后又收购星宝乐园、杭州每日给力、Outfit7等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权。

一番买买买,交易总价累计达97.50亿元,成功业务转型的同时,也让公司背负了高额商誉。2018年底达63.77亿元。其中,收购Outfit7、杭州哲信、杭州每日给力形成的商誉分别为36.51亿元、23.20亿元、2.70亿元。

实际上,在2023年大亏前,2019年就因商誉减值,导致净利巨亏,亏损高达28.23亿元,成为汤姆猫史上最大亏年,当年商誉减值26.11亿元。

现在回头看,并购可谓一把双刃剑。短暂拉升改善了业绩,却为长期发展埋下隐患。2018年营收27.25亿元,同比增长95.1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42亿元,同比增长113.76%。

而2019年起,开始走下坡路。2019年至2023年公司营收18.31亿元、18.07亿元、19.41亿元、16.33亿元、13.48亿元,除2021年小幅增长,其余均在下降。最新年营收已不足2018年的一半。净利方面,分别为-28.23亿元、7.53亿元、7.08亿元、4.4亿元、-8.65亿元。五年两亏,增速上仅2020年为正,最近三年连续下降,五年累亏近18亿元。

进入2024年,颓势仍在延续。一季度营收2.97亿元,同比下降12.94%;净利0.62亿元,同比下降39.22%。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表示,收购是一把双刃剑,金瓜还是暗雷,极其考验标的成色、市场环境、公司战略眼光、后续业务协同、综合赋能能力。尤其溢价并购,背负高商誉,往往绑定着靓丽的业绩承诺,一旦难以实现,就会出现商誉巨额减值、业绩变脸。

2023年,汤姆猫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76亿元,同比下降41.92%;自由现金流-11.43亿元,上年同期为1.24亿元。商誉达26.79亿元,相当于同期公司净资产30.14亿元的88.90%。

截至2024年3月末,汤姆猫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及长期借款合计约18.37亿元,其中一年内需偿还的借款合计约14.09亿元。占比为76.7%;而货币资金虽同比增长18.95%,但体量仅为6.02亿元。

对此,深交所要求公司结合互联网广告业务特点、日常营运资金需求、同行业可比公司有关情况,以及公司短期债务占比较高、融资结构呈现短期化趋势等因素,说明借款资金的具体用途及整体资金安排,详细说明是否存在短贷长用、资金期限错配的情形。

2024年4月18日,汤姆猫公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朱志刚及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约5.29亿股,占所持比达98.99%。

不禁疑问,企业资金链压力几何?朱志刚控制权稳不稳?并购转型这些年效果咋样、错付误判了什么?

中证网数据统计显示,汤姆猫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9.32%,在游戏Ⅲ行业已披露的17家公司中排名14。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为-204.72%,排名17/17。

3

身披38个概念、两大主业承压

研投资本化率连降为哪般

LAOCAI

复盘汤姆猫的股价表现,高光时刻多与热点风口有关。受益AI、ChatGPT等概念爆火,2023上半年持续暴涨,5月4日股价一度冲高至9.47元,刷新2017年2月以来新高。2023年2月至5月股价累计涨超165%。

据长江商报、同花顺,汤姆猫身披38个概念,涉及ChatGPT、脑机接口、元宇宙、多模态AI、机器人、AIGC、鸿蒙等前沿热点,以及三胎、IP等,几乎涵盖了当下所有热点风口。

看似风光、潜力无限,只是这种无所不能、既要想要,却难免让外界疑惑企业的精力专业度、主业水平、核心竞争力,有无追风蹭热、刻意拉升股价之嫌。

早在2023年2月,汤姆猫就收到过深交所关注函,要求说明接入OpenAI的ChatGPT的API进行语音互动产品功能原型测试项目情况,被追问是否蹭热点、炒概念及配合股东减持。

当月,汤姆猫曾发布异动公告称,公司通过接入第三方公司OpenAI的ChatGPT的API进行语音互动产品功能原型测试,以验证相关技术与公司产品结合进行综合开发的可行性,公司并不直接拥有类ChatGPT应用程序技术。

目前相关工作尚处于内部测试阶段,与商业化应用相关的场景尚未明确。

说千道万,还需产品说话。2023年,汤姆猫主营业务中,广告业务收入10.35亿元,同比下降15.98%,占营收比76.78%;游戏发行业务收入1.36亿元,同比下降22.95%,占比10.08%;新商业服务业务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12.77%,占比9.76%。

除了上文提到的广告业绩连降,游戏发行虽为第二主业,占比却不足11%,且降幅是三业务中更大的。新商业服务可喜增长,体量仍羸弱,且27.42%的毛利率较低,广告业务、游戏发行业务分别高达97.92%、96.62%。

据data.ai《2024年移动市场报告》显示,“会说话的汤姆猫家族”IP系列移动应用产品再次跻身iOS和Google Play游戏综合下载榜全球前十,连续14年稳居榜单。2013年—2022年,汤姆猫家族IP系列移动应用产品下载量已累计超百亿次,连续10年居全球游戏IP下载量排行榜首位。

毋庸置疑,汤姆猫这个大IP拥有海量受众、市场影响力,给公司带来了可观收益。不过繁华背后也暗含隐忧。

从收入看,2017年至2019年,汤姆猫IP版权业务收入为1.12亿元、2.87亿元、0亿元;2020年授权业务、新商业服务、媒体影视三业务实现0.45亿元、0.62亿元和0.41亿元,累计1.48亿元收入,仍不足2018年的六成。

面对“吸金”力减弱,汤姆猫加大了系列开发力度。2021半年报显示,海外研发团队已就“会说话的汤姆猫家族”研发上线《会说话的汤姆猫》《我的汤姆猫》《我的安吉拉》《汤姆猫跑酷》《我的汤姆猫2》等20余款绿色健康、休闲益智的移动应用。

一番努力,才有上述头部霸屏成绩。但也折射了公司与这个大IP的绑定之深。虽然IP届也有常青树,如腾讯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等,可再牛的游戏也有成长周期、市场消费疲劳,单一集中风险不可不察。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汤姆猫游戏多以宠物养成和跑酷为主。较之前“学人说话”玩法更加丰富,然与当下丰富多彩的游戏种类相比,仍有些相对“低龄”和“古早”,一些玩家甚至称其“童年回忆”。从行业看,疫情后时代游戏市场已步入存量竞争,用户对游戏品质、特色要求日益提高。想要持续黏住市场,从业者就必须投入更多资源来提升品质、高效迭代,包括美术设计、游戏体验、剧情设定等方面。

2021年至2023年,汤姆猫研发费为1.19亿、1.83亿、2.24亿,持续增加值得肯定。尤其是净利承压背景下。考量在于,同期研发人员量却持续下降,分别为345人、322人和270人,研发投入资本化比也大幅缩水,分别为49.79%、31.96%和22.97%。是否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对研发项目成功率信心不足?

对此,深交所要求汤姆猫说明各在研项目的具体支出情况,包括各项目的名称、主要内容、立项时间、项目投入金额、预期效益或已实现效益情况,研发投入资本化率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并进一步核实说明在研发人员及研发投入均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开发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相关披露文件是否真实、客观、审慎。

4

AI之路眺望 告别与回归

LAOCAI

如何释疑、能否自证,等待汤姆猫答案。

可以肯定的是,强监管强竞争,已是大势所向。伴随业绩大亏、监管罚单,汤姆猫已被敲响一记记警钟,如何外强成长性内塑合规力,是一个急迫考题。

放眼游戏业,人工智能方兴未艾,蕴含大量新机遇,存活门槛也日益高阶。《2024年移动市场报告》指出,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经历爆发式增长,推动了几乎所有移动行业添加嵌入式AI功能。

欣喜的是,汤姆猫的AI步伐一直未停。2023年报显示,公司AI 硬件团队正研发一款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AI语音交互陪伴机器人。

公司在“互动易”平台曾表示,海外研发团队已通过谷歌的 Vertex AI 平台接入谷歌大模型及其他 AI 服务,用于研发、测试公司内部自研产品。

同时,战略投资西湖心辰,合作研发汤姆猫AI讲故事等产品。在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等地区,开启首款AI手游《Talking Ben AI》测试。并计划将汤姆猫 IP 的应用场景从移动应用拓展至教育、智能硬件、智能家庭等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接受机构调研时,金科汤姆猫曾表示,公司关注到 ChatGPT 相关技术的应用后,尝试应用 GPT-3.5 模型进行 AI 语音互动产品功能原型测试,并已将汤姆猫 IP 形象植入产品功能原型当中,加入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性格设定等功能,测试了语音交互、连续对话等性能。

尤其小场景游戏,汤姆猫可谓专注度打满。QuestMobile《2024手机游戏行业洞察报告》显示,小游戏市场迅速增长,微信小游戏活跃用户达7.5亿,同比增长超20%,高于App手游。

显然,作为“最早的AI”选手,汤姆猫仍具备一些先发优势、转型升级不缺抓手备手。能否把这些优势尽快转变成胜势,决定了公司后续的业绩走向、价值走向。

2023年报显示,董事长朱志刚年薪207万元,同比2022年降幅30.38%。共克时艰、才能众志成城。单从此看,我们也应给企业再多一些耐心信心。

天下之事,必作于细。成于精,毁于随。经历了业绩大亏、年报问询、并购沉浮,汤姆猫的改变或许从告别追风蹭热、回归专业、死磕All in开始。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