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行业经历了三年的低迷期后,表现出显着的复苏迹象。杰富瑞(Jefferies)数据显示,2024年1月制药企业在股票市场共募资62亿美元,创下2021年2月以来的新高。融资活动的反弹受到多重因素推动,包括股价回升、市场对美联储即将降息的预期,以及行业并购活动的增加

一、2024年并购及融资活动前景持续强势

去年,生物科技行业并购活动出现反弹,交易金额较2022年增长一倍以上。价值10亿美元或以上的并购交易全年共22项,总交易金额达到1,420亿美元,创下2019年以来的纪录。

信息来源:TD Cowen,截至2023年12月31日。注:数据反映生物科技行业交易金额超过10 亿美元的交易项目。

由于多家公司的一样或多样旗舰产品专利即将到期,收入将急剧下降,生物科技行业正面临迫在眉睫的专利悬崖(patent cliff)。事实上,近200种药品的专利将在2030年或之前到期,几乎所有主要生物制药公司都会受到影响。由于制药商急于维持可持续的长期增长,专利悬崖或加剧并购需求。一些药物专利将于四至七年内到期的药商,已开始转为收购已进入后期发展阶段的生物科技资产,有关资产有望短期内能成为获批准上市的药品

信息来源:RBC Capital Markets,截至2023年9月21日。

百时美施贵宝(BMS)于2023年12月宣布以140亿美元收购Karuna Therapeutics。BMS自身的药物专利将于数年后到期,此收购有助该公司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业务增长。BMS治疗血癌的药物Revlimid于2022年失去专利后,仿制药开始进入市场,令BMS的收入下降。2023年Revlimid的销售额仅61亿美元,与2021年失去专利前的129亿美元相比暴跌52%。

Karuna仍在实验阶段的精神分裂症药物KarXT,或将成为BMS于2020年代末期以及未来十年的主要收入驱动因素,这对于正值主要药物(包括薄血药Eliquis以及癌症免疫抑制剂Opdivo)将于未来几年面临仿制药挑战的BMS而言,无疑是及时的补充。

在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方面,近年来由创投公司支持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数量大幅下降。2022年及2023年,只有17家及18家生物科技公司分别进行了IPO上市,较2021年的88家和2020年的66家显著减少。而今年头两个月,已有六家生物科技公司在美国上市,其中CG Oncology拥有处于后期试验阶段的膀胱癌疗法,2024年1月于纳斯达克上市。该公司共募资4.37亿美元,由上市至二月底回报率已达到134%。强劲的势头也带动行业的乐观情绪。

二、生物科技行业的持续创新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辖下的药物评估与研究中心(CDER)去年共批准了55款新药上市,较2022年大幅增长近五成,数量创30年来第二高。于2008年至2023年,CDER每年平均批准约39款新药上市。CDER去年批准了多款备受瞩目的药物上市,包括由卫材(Eisai)与百健(Biogen)合作开发的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Leqembi,以及礼来(Eli Lilly)的减肥药Zepbound。

信息来源: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细胞和基因疗法发展势头良好,为医疗保健行业带来崭新的治疗选择,有望彻底改变慢性疾病的管理。细胞疗法与基因疗法是具有重叠性的生物医学治疗法:基因疗法利用遗传物质治疗或预防疾病,而细胞疗法则通过将完整的活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以缓减或治愈疾病。GlobalData预计,全球细胞及基因治疗市场规模将于2029年达到800亿美元,其中肿瘤治疗将占整个市场的44%。

2023年12月,FDA批准两款治疗镰状细胞病的基因疗法。由福泰制药(Vertex Pharmaceuticals)和CRISPR Therapeutics合作开发的Casgevy,是全球首款获得FDA审批的CRISPR/Cas9基因疗法,CRISPR/Cas9是一种基因编辑技术,于2020年获得诺贝尔奖。

值得注意的是,福泰制药(Vertex Pharmaceuticals)和CRISPR Therapeutics均为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标的指数(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的成份股。

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今日(6.21)溢价飙升,收盘涨幅达1.62%,高居全市场所有跨境ETF涨幅第一!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6.21

继续来看细胞和基因疗法,FDA更于2024年1月批准了Casgevy作为医治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一次性药物。CRISPR/Cas9基因剪刀能极为精准地改变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Oppenheimer预计新疗法将缓慢而稳定地推进,高峰期的累计销售额将达到约4亿美元。FDA对以上药物的审批具有突破性意义,标志着医学界在使用创新的细胞及基因技术治疗潜在的严重疾病,并促进公众健康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三、总结

去年生物科技行业的并购交易活动回升,而生物科技公司IPO自年初以来持续表现亮眼。随着该行业为应对持续至2030年的巨大“专利悬崖”作准备,制药公司正积极通过建立更多合作伙伴关系,并偶尔寻求更大的交易来巩固地位。

去年获FDA辖下CDER批准的新药数量达到过去30年来的次高水平,为业界带来另一喜讯,令生物科技公司有望获得更多投资。

此外,细胞及基因疗法在治疗癌症、遗传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方面拥有巨大潜力。去年第四季度,英美监管机构相继批准了首项商业可用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治疗。

基于以上多个有利因素,生物科技行业在2024年有望复苏。

看好全球高端生物科技龙头复苏,可关注纳斯达克生物科技ETF(513290)。公开资料显示,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及其联接基金(A:017894;C:017895)跟踪复制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NBI),相比于其他同类指数,NBI指数选股范畴扩大到全球范围优质创新药龙头,成为全球创新药的行情风向标。指数采用市值加权,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超50%,均为生物科技创新领域“领头羊”,享受大市值创新药龙头“强者恒强”优势,同时,指数成份股达到200只,因此也兼顾中小市值创新药“黑马”的弹性。

部分资料来源:纳斯达克,作者David Tsoi,纳斯达克指数研究高级产品开发专员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个股仅作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纳指生物科技ETF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标的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股票市场。标的指数成份股的平均回报率与整个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可能存在偏离。以上产品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基金净值会因为所投资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境外投资产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等。本文出现信息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