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看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思看科技”)是从事三维视觉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为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思看科技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证券”)保荐代表人董超,徐峰。会计师事务所为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签字会计师徐殷,鹏,洪烨,蒋颖蕾。

思看科技此次IPO募集资金85,094.83万元。这笔资金将分别用于3D视觉数字化产品及自动化检测系统产能扩充项目(19,679.10万元)、研发中心及总部大楼建设项目(34,342.82万元)、营销及服务网络基地建设项目(11,072.91万元)及补充流动资金(20,000.00万元)。基本面解码·富凯IPO财经将探讨,在思看科技资金充裕、经营状况良好的背景下,此次募资的合理性和披露豁免权商业利益与透明度界。

思看科技资金充裕下的融资动机与分红逻辑探析

银行存款与资金运用情况

截至2022年末,思看科技的银行存款余额显著增长,主要归因于两方面:一是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的持续向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不断累积;二是当年获得了17,000.00万元的外部投资款,为银行存款余额增添了厚重一笔。与此同时,公司并未让这部分资金闲置,而是积极寻求增值途径,通过购买远期外汇合约和理财产品实现投资收益。从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其投资规模逐年攀升,尽管收益率有所波动,但仍保持在1.39%至2.90%之间,显示出公司较强的财务管理能力。

各期的平均余额及投资收益情况如下:

- 2020年:3,220.12万元,收益率2.29%

- 2021年:4,716.95万元,收益率2.90%

- 2022年:11,244.28万元,收益率2.39%

- 2023年上半年:14,036.79万元,收益率1.39%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公司在理财投资方面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收益能力。然而,在公司资金充裕、投资收益可观的情况下,选择在中国股市募资,是否具有合理性?

大额分红与股东利益

尽管资金池充裕,思看科技在过去几年间仍实施了大额分红政策,尤其是2022年度,分红金额达到了3,000.00万元,累计分红总额达5,830.00万元。分红款项主要用于实控人个人财务安排,包括但不限于个人消费、资产配置等。在如此大规模现金分红的同时,公司又提出通过IPO补充流动资金,这一看似矛盾的行为,不禁让人质疑其真实意图。

报告期内,思看科技进行了多次大额现金分红,具体情况如下:

- 2019年度:930.00万元

- 2020年度:1,900.00万元

- 2022年度:3,000.00万元

募资合理性

对于投资者而言,IPO募资的目的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其对公司的信任和投资意愿。思看科技此次募资的主要项目,如3D视觉数字化产品及自动化检测系统产能扩充、研发中心及总部大楼建设、营销及服务网络基地建设,均是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补充流动资金的20,000.00万元,在思看科技拥有大量银行存款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尽管补充流动资金可以为公司提供更多的运营灵活性,但这是否是最佳选择?特别是当公司已经具备充足的资金时。

资金充裕下的融资合理性与动机:中国股市的资本考量

面对如此充裕的现金流和畅通的融资渠道,思看科技为何选择在中国股市募集巨额资金,尤其是补充流动资金的需求,是否真的合理?一方面,公司确实有扩充产能、建设研发中心等实体项目的需求,这部分投资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补充流动资金的需求在已有大额银行存款和外部投资的情况下显得有些突兀,特别是在分红与购买理财并行的背景下,不禁让人担忧公司是否有意借助中国股市进行资金的“低成本”筹集,进而影响到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资金充裕下的融资审视与期待

思看科技的IPO计划在资金运用和融资需求上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点。尽管其项目扩建与研发升级的意图明确,但在资金充裕条件下大额分红及融资补流的决策,需要更加透明和充分的解释,以消除市场疑虑。中国股市作为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交易平台,不仅欢迎有潜力、有创新力的企业,同时也要求企业对资金使用负责,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而非成为少数人套现或资本运作的工具。

中信证券信息豁免权运用的边界考量

与市场透明度挑战

思看科技首轮反馈显示,“其对部分客户和供应商信息申请的信息豁免权”。尤其是豁免理由并不直接关联军工或国防安全时,不禁提出疑问:在不涉密的背景下,信息豁免权的应用边界何在?是否所有企业都能以“商业利益”为由,拒绝披露本应公开的信息?

1. 信息豁免的必要性存疑

中信证券在撰写思看科技首轮问询反馈,其申请的信息豁免披露并非因为涉及军工或国家安全,而是出于保护“终端客户企业敏感信息”,这些信息被界定为公司与客户的商业敏感信息及商业秘密。然而,对于一个“拟”上市的公众公司而言,如何在维护自身及客户利益与满足公众知情权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特别是考虑到思看科技主营的3D视觉数字化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多个非保密领域,市场对其豁免申请的正当性提出了合理质疑。

2. 客户匿名的必要性探讨

尽管思看科技和中信证券强调豁免披露是为了避免损害商业关系,但其客户名单中并未涉及敏感的国防或军事机构,而是包括了如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以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术机构。公众疑惑,这些公开合作的案例为何不能被正常披露?在商业合作普遍且客户群体相对公开的背景下,匿名处理似乎超越了常规的商业保密范畴,让人不得不怀疑是否存在过度保护商业秘密之嫌。

3. 豁免权的普遍适用性争议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思看科技和中信证券所依据的“保障公司自身以及相关客户的共同商业利益”原则,是否成为所有IPO企业规避信息披露的通用盾牌?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在于信息的透明度,投资者依赖详尽准确的信息做出投资决策。若每家企业都能轻易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关键信息披露,将极大损害市场的公平性和投资者信心,同时也可能为某些企业掩盖问题、逃避监管提供便利。

思看科技和中信证券在IPO过程中申请的信息豁免权,虽然表面上看似符合保护商业秘密的逻辑,实则触及了资本市场透明度的核心议题。如何界定信息豁免的合理边界,既保护企业的正当商业利益,又确保公众的知情权,成为摆在上交所及监管机构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此背景下,加强监管指导,细化豁免标准,确保信息豁免制度不被滥用,对于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为,【基本面解码】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转载必究。本文所有内容参考资料均来自三方机构公开信息、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基本面解码】原创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信息仅为阅读者交流学习为目的,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依据该信息作出决策。基本面解码】不对因使用本文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侵权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