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渤海银行迎来换帅传闻。

任职长达八年的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伏安,迎来了花甲之年,多家媒体称,其位将由海河产业基金董事长王锦虹拟接替。

渤海银行第五届董事会任期已于2022年12月15日期满,此前宣布延期选举。

伴随着换帅风波,渤海银行也曾一度被推至风口浪尖。

监管老将迎来退休之年

截至目前,渤海银行尚未证实相关任免信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扒一扒董事长历史。

李伏安出生于1963年,高级经济师、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硕士生导师。

1985年,22岁的李伏安从武汉大学获得政治经济学学士学位。34岁时,其又通过函授学习获得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继续摘得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在加入渤海银行之前,李伏安在原中国银监会任职多年,历任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副主任、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河南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中国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信托监督管理部)主任等。

2015年6月,李伏安直接“空降”到渤海银行担任董事长,并于2020年7月成功带领渤海银行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

如今,这位从金融监管跨界而来的银行家,也迎来了退休之年。

接替者,拟为渤海银行的另一名老将,70后王锦虹。据了解,王锦虹或将履新渤海银行党委书记。

公开资料显示,王锦虹于1971年出生,拥有全日制大学、在职研究生和经济学博士学历,现任天津市海河产业基金党支部书记、董事长。

王锦虹与渤海银行缘分颇深,此番是时隔多年之后的老将回归。

据媒体报道,王锦虹早年曾就职于深圳发展银行,担任过行长助理、副行长;后加盟渤海银行,在渤海银行陆续担任国有和大型企业部总经理,天津分行行长兼滨海新区分行书记、行长,总行行长助理兼天津分行、滨海新区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2013年底任渤海银行副行长。2017年,王锦虹掌舵海河基金,至今已有六年光景。

“拉黑风波”与千万罚单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接棒者是谁,恐怕压力都不会太小。

2023年刚开年,渤海银行便连吃2份罚单。

2月17日,渤海银行因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小微贷款资金被挪用购买理财产品等五项违规,总行被罚430万,分支机构被罚1230万,此后再次违规被银保监会罚款860万元。

3月13日,渤海银行被人民银行一次性公布12条违法违规行为,涉及违反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等问题,被没收违法所得106.99万元,并处罚款1589.49万元。

光是这两单,渤海银行被罚款金额,就已高达4216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渤海银行至少收到9张罚单,合计罚款金额过亿元,罚没金额在全国银行中排名第三。其中,仅2021年5月银保监会向渤海银行开出的一张罚单,金额就高达9720万元。

此外,上个月28日,渤海银行还因擅自划款,被湖南省“拉黑”。

湖南省住建厅发布的通报显示,2021年3月和7月,渤海银行株洲分行未经株洲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机构同意,擅自划扣恒大誉苑、北大资源天池项目重点监管资金,导致项目复工复产资金不足,房屋逾期难交付,引发房屋买受人频繁信访投诉。

此后渤海银行一直未按照监管要求整改到位,而直接被湖南省住建厅拉入黑名单。

业绩承压,不良高企

2023年,在众多银行迎来业绩回暖的情况下,渤海银行却遇上年报“倒春寒”。

2022年业绩报告显示,渤海银行营收和净利均出现大幅下滑。其中营业收入264.65亿元,同比下降9.35%;净利润61.07亿元,同比下降29.23%。

从渤海银行近几年的经营业绩上看,营收净利润增速的下滑更为严重。其营收增速已从2019年的22.27%降至如今的-9.35%;同期净利增速则从15.71%降至-29.23%。

截至2022年末,渤海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6%,其中个人不良贷款率已上升至2.02%,比上年末上升0.59个百分点。

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已从2019年的0.63%一路上涨至4.63%。

此外,2022年的拨备覆盖率为150.95%,较2021年末提升15.32个百分点。

狂飙的互联网贷款狂飙

过去几年,渤海银行最为外界关注的,还是其互联网贷款业务。

2017年开始,渤海银行大举进攻互联网贷款业务。到2020年,其个人消费贷规模从88亿元,大幅增至1126.98亿元;占个人贷款比从7.4%飙升至超36%。

仅用三年时间,渤海银行就将联合贷款业务规模,做到了千亿以上,成为城商行中为数不多的互联网贷款千亿巨头。

渤海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主要通过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合作进行。

渤海银行在2020年的上市招股书中称,截至2019年12月31日,渤海银行已与超过100家互联网平台建立合作关系,互联网用户达28.15万户,平台的合计交易量达到420亿元。

截至2017年、2018年及2019年,渤海银行通过第三方消费金融平台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分别为34亿元、442亿元及925亿元,分别占个人贷款总额的2.9%、26.4%及39.5%。

2019年6月,在一带一路消费金融高峰论坛上,渤海银行曾披露27家合作机构名单,其中包括蚂蚁金服、度小满金融、腾讯金融、小米金融等。

截至目前,与渤海银行合作的多家金融机构,因各种原因停止运营,如美利金融、米么金服、挖财等。

2021年以来,渤海银行虽开始逐步压降个人消费贷款规模,但仍达到1037亿元,占比10.86%,截至2022年底,占比10.94%至1047亿元。

并且,在互联网贷款被迫压降后,渤海银行立刻快速发展了另一项新业务:个人经营贷。

2019年末,渤海银行个人经营贷款余额仅有67.12亿元,截至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6月末,渤海银行个人经营贷余额猛增至256.65亿元、461.86亿元、539.29亿元。3年时间,渤海银行个人经营贷增长近8倍。

互联网金融贷款的飙升,也为其资产不良埋下危机。这个从其不良率连续几年升高,便可窥得一二。

2019年至2022年,渤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分别为0.63%、1.83%、3.43%和4.63%,不良率连续走高,凸显渤海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风控能力不足,资产质量堪忧。

结语

经历一波三折的渤海银行似乎并不太顺利,如今又迎来换帅风波。

渤海银行又能否在此番新领导力的变更下,迎来转机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