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简七新媒体组的畅畅。

对于我们这届年轻人来说,好好赚钱的第一目标,怕就是买房了。

这不,最近我身边有个朋友,也开始了自己的看房计划,但看了一圈下来,心情越来越沉重。

说是连买房的第一关——首付,都过不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我这位朋友,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家里也算小康水平。

按理说,如果有首套房资格的话,在35%的首付比例下,东拼西凑买一套总价300万的房,还是有机会的。

但他的首套房资格,在大四那年,就已经被用掉了。

原来是他父母拿的主意,他们当时,计划在上海外环以外环境稍好的地方,买套养老房。

跟他商量之后,一家人决定,以他的名义购买,就能享受当时30%的首付比例。

房子买下之后,因为地方偏远,他们也没去住过。而房贷也一直由父母在偿还,他就根本忘了这回事。

如今等到自己计划买婚房,才想起来,首套房资格已经被占用。原本105万就能搞定的首付,如今要花210万才能拿下。

这可不是笔小数目,一家人为此犯了难,朋友的父母也是悔不当初。

朋友也难免跟我感慨:“买房这事吧,错就错在没计划。当年的自己还懵懵懂懂,觉得买房这事离自己太遥远。

但很多事,等事到临头再打算,可就来不及了。”想来也的确是这个道理。

此前,我们曾做过一次周末征集:问大家第一套房的首付,都是如何搞定的?

从我们收上来的258份答案中,我发现,80%的人都是临到买房的时刻,再找亲友、找银行,东拼西凑才够上。

但其实,如果能早做规划,首付这件事,可能也没你想得那么难。我身边就有一对新婚的小夫妻,是这么干的。

扬帆和冉冉,从大学时就是情侣,一路一起走到现在,还挺不容易的。

其实,他俩早就有结婚的打算,但有一点他们达成了共识:年轻时还是要拼一下,等到有能力在上海买房安家了,再结婚。

他俩毕业那年,是2014年7月,当时上海的首套房首付比例还是30%,按照总价300万的目标,他们需要为此,准备至少90万元的存款。

这对刚毕业不久,到手工资5、6千的两人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

虽然双方父母,都能帮衬一些,但他们想着,至少要存下这笔钱的大头,也就是50万元。

为了能尽早完成目标,他俩共同制作了一张「买房首付款计划表」——

粗一看,这张表其实很简单,核心要素就3个:本金、收益和时间

首先,他们先盘点了一下本金。两位都不是乱花钱的人,再加上大学期间都有实习收入。

所以毕业时,他们也并非两手空空,两人账户凑在一起,能有个3万多。应付租房押金妥妥够了,还能做些小投资。

除此之外,两人的本金,就全靠工资收入的积累了。努力工作,争取升职加薪,成了他们最主要的财富增值目标。

其次,理财收益是补充。

当时两人对理财的认识,还仅限于余额宝,和一些银行理财,P2P这类高风险产品,也有接触。

根据这些产品,他俩给自己估算了个年赚6%的小目标。

按这节奏一算,似乎5年之后,也就是2019年,两人的存款总额就能突破50万了。再凑上父母给的钱,买房不成问题。

有了这张计划表之后,冉冉告诉我,压力是有的,但相比之下,目标的刺激来得更明显。

都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表现出色,在这5年间,收入每年都有超过20%的提升。

当然,在这期间,上海的房产政策也一直在变化,首套房首付款比例也上调到了35%。

这意味着,在同等价位条件下,他俩要付出的金额也更高了。

但好在,他们没有被变化打乱自己的节奏,而且还超额完成了之前预定的50万存款目标,在今年积累到了超过80万的财富。

(冉冉和扬帆做了更详细的规划表)

但让我好奇的是,既然在去年,他们就已经完成目标,为什么不更早选择买房呢?

扬帆给我的答复是这样的——

一来,是因为首付比例上调,需要交更多钱;二来,他也不希望,买房之后,就清空他俩这些年的全部积蓄。

“虽然,我有把钱赚回来的信心,但也多少要给婚后的生活留些储备。”

他的话,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在某论坛上,非常火的一个帖子——

房主的情况,就是掏空了几乎全部的积蓄和收入,全都投入到了买房里。最后,不仅没能提高生活质量,反而连出去旅行一次的钱,都拿不出。

所以,正在考虑买房的你,在计划预算时,也建议除首付款外,再给自己留一些余裕,避免因为买房而「一夜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