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猫妹

来源| 大猫好规划

最近猫妹经历了一次不愉快的网购。

买了两大瓶消毒液,却收到了两瓶小的,猫妹的反应是:试用装?后续的售后也是一团糟,对方发错货却让我自行承担退货运费,并且压根不提重新发货的事......

队友提醒了下猫妹,“你买之前都不看看评论吗?”,原来很多人在这家店买东西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好吧,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买东西先参考下别人的评价。

很多人买保险也会看别人的评价,但是,代理人自己吹不算,还是要看更客观的评价。

银保监会已经公布了上一年的保险投诉情况,汇集了各保险公司的投诉数据,有人身险公司,也有财险公司,是一个中立而且官方的数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那么,别人都是因为什么恶心事投诉的呢?

从银保监会发布的通报来看,问题主要出在两个环节:销售环节和理赔环节。

● 销售环节

强制销售、营销扰民和误导保险责任或收益等是反映最多的问题。

曾经就有亲戚和猫妹说,她申请某银行的住房贷款,业务员和她说要先买份保险;再比如有人在宣传分红险、万能险时,让投保人误以为演示收益是刚性兑付的。

● 理赔环节

理赔时效慢、理赔金额争议、理赔资料繁琐等问题反映的比较多。

监管对理赔时效是有规定的,一般要求30天内作出核定,决定赔付后,10天内要支付赔款,不符合保险责任的,要3天内发出拒赔通知书并说明理由。

从投诉量的排名来看,和很多人预期的有点出入,传说中的“大”公司投诉量貌似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反而排在前面。

下面是涉嫌保险合同纠纷投诉量前10位的人身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很多都是知名的“大”公司。

不过,“大”公司的销量大,投诉总量自然也就大。

为了公平起见,银保监会还公布了保险公司的投诉相对量情况:“亿元保费投诉量”,每1亿元保费里有多少件投诉;“万张保单投诉量”,每卖1万张保单有多少件投诉;“万人次投诉量”,每1万人次中有多少件投诉。

从这三个纬度的数据来看,大小公司的投诉情况,差别并不大。

比如“万张保单投诉量”,人身保险公司排名第一的,平均1万张保单里收到11.42个投诉,排名第二的瞬间降到2.87,排名最低的,只有0.09;财险公司排名第一的,平均1万张保单里收到个29.12个投诉,排名第二的瞬间降到4.61,排名最低的,0投诉。

从这个指标来看,“大”公司虽然投诉量多,但 “万张保单投诉量” 并不算高,整体表现不错;而“小”公司也没有拉后腿,整体表现还挺优秀。

不过也不要过多纠结于这个数据,投诉涉及的细节还很多:

● 比如这些投诉是否都是有效投诉?是恶意投诉还是正常投诉?

● 成立时间久的公司,进入理赔年龄的客户量也大,投诉量可能就比成立时间短的公司多;

● 不同的公司保费构成也不尽相同,有些公司主做退运费险这类小额险种,量大而且容易出问题;

● 不同的公司销售渠道也不同,有些主要发展代理人、有些走银保渠道、有些走线上,投保流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就不一样。

所以,想要得出一个完全客观公平的结论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无论保险公司的投诉率如何低,让自己摊上了,那就是百分之百,我们还是更希望能顺利理赔。

那么如何避免要去投诉呢?

● 认真了解保险产品

买保险之前,一定要清楚自己买的是什么保险,它能保什么。

比如百万医疗险可以报销住院医药费,只是去门诊看病,那就赔不了;比如意外险一般只保意外,那么生病了,就不要拿它去理赔。

● 了解免责条款

它是说明这款产品不保什么的,决定了你发生某些情况能不能赔。

比如定期寿险保障在保障期限内的身故或全残,有产品的免责条款中会提及故意自伤免责,那么自杀是不赔的。

● 认真阅读健康告知

它决定了你能不能买。如果身体有些异常,不如实告知硬买,那最后就可能有理赔纠纷。

其实健康告知通不过的话,还可以通过智能核保或者人工核保,来看看是否可以投保,并且每家保险公司的政策也不同,可以多看些产品,找到自己能投保的产品,那就不怕保险公司拒赔了。

其实,保险的本质是一份契约,只要符合契约,保险公司是能赔即赔,毕竟投诉量太大,也会影响保险公司的口碑。

我们在销售环节多长个心眼,自己多了解一下,那日后的理赔麻烦事就会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