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立春,第四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正式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路2419号龙柏饭店开标

上午8时左右,陆续有药企代表到达场地。他们在完成测温,出示身份证明和健康证明等材料后便步入现场。上午10时左右,企业代表基本全部完成入场,场外仅留下了他们的小部分“候场”同事。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为了配合疫情防控,此次参会的代表需要在现场提交《自主健康监测和信息登记表》、《健康承诺书》以及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现场还准备了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当有参会人士没戴口罩的时候,现场工作人员会大声提示。现场安保人员表示,为了确保此次会议符合防疫要求,相关部门此前已经来此地做了严格的评估和防疫规划

参会人员进行信息登记

与2020年盛夏的第三轮集采火爆而拥挤的场景不同,此轮到达集采现场的人数明显减少,偌大的绿茵地稍显空旷。有现场代表介绍,一方面是受疫情管控影响,企业方要尽可能精简参会人员。能进内场的人员都需出示入场券,一家药企大都仅一人进内场。

另一方面,也可能与企业被集采的品种有关。比如,这个品种对企业的整体影响不是特别大,可能就不需要整个团队都到场。有企业代表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随着集采常态化,他们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如从前那般紧张。

工作人员正在运送招标现场相关文件

降价依旧是主旋律

依据此前的第四轮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名单,本轮国采涉及45个品种、80个品规,注射剂品种8个,滴眼剂3个,其余均为口服制剂。从企业层面来看,参与本次集采的药厂超过120家。其中,超过25家药企有2种或2种以上(不计剂型)的药品入围。齐鲁制药、扬子江、石药集团是本土药企中被纳入产品最多的公司。

依据当前流出的数据,本轮集采报价最大降幅已经达95%,大品种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的竞争尤为“惨烈”。该产品原研为辉瑞,用于手术后疼痛的短期治疗。截至2月2日,该产品的竞标企业已经接近20家,它们将共同争夺10个入选名额。

记者在采购品种目录中看到,该产品有两个品规,分别是20mg和40mg,它们的最高有效申报价分别是55.2353元和93.9元。但是,有现场消息传来,与原研辉瑞仅降6%不同,国产企业的降价幅度十分惊人。其中,峨眉山通惠的报价已经低至单支不足3元,齐鲁制药的单支报价也仅是3块多。此外,江苏奥赛康、科伦药业、扬子江、山东罗欣等药企报价均在5元左右。

除了帕瑞昔布注射剂,另一款大品种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降价幅度也很大。科伦药业和四川美大康华康分别降至约每支不足0.4元,降幅均在90%以上。而在盐酸度罗西汀这个备受关注的抗抑郁药产品方面,青岛百洋报价0.275元,该产品在20mg这个规格上的最高有效申报价为3.948元。上药中西制药的报价为0.427元,降幅远在80%之上。

在此次竞标的企业中,共有21家外资企业参与报价,涉及产品包括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剂型、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注射用帕瑞昔布钠以及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等几个数十亿级别的市场大品种。

在第三轮集采中,外资药企纷纷以国家联采办提出的“最高有效申报价”的数倍来报价,最终因无效报价直接出局。这一次,多数外企的降价意愿依旧不高。比如,在诺华的品种中,那格列奈片高出了“最高有效申报价”,其他品种报价基本也都限定在“最高有效申报价”的基础上,将降幅控制在10%以内。

不过,也有外企表现较为积极,比如,麻醉大品种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原研厂家费森尤斯卡报出了9.9元的最低价,国内厂家扬子江和科伦药业则分别报价12.5元和14.9元,皆远低于最高有效申报价65.79元。

在上午唱标结束后,下午进行的则是产品供应地区的选择。根据集采规则,第一顺位的企业(即报价最低的企业)可优先在供应地区中选择1个地区。优先选择完毕后,从第一顺位企业开始,所有拟中选企业按顺位依次交替确认剩余地区,每个拟中选企业每次选择1个地区,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所有地区选择确认完毕。

北京博康健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集采现场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几顺位对我们其实特别重要,目前的消息是,我们公司应该是报价最低的企业,即第一顺位,但具体情况还要等官方公布。根据公司测算,如果能拿下第一顺位,那我们伏立康唑产品的集采市场将比第二、第三顺位的企业多出约40%。尽管价格上我们稍微低了一些,但多出的这40%的市场完全能补足价格上的劣势。”

中成药集采已“箭在弦上”

记者注意到,2020年下半年已有部分地区开始了地方的中成药集采,例如青海省、浙江省金华市、河南省濮阳市等多地,陆续针对部分需求大、金额高的中成药品种进行了集采的试点,取得了显著降价成效。而在本轮集采名单正式公布前,市场上频频传出中成药或将被纳入的消息。但在最终公布的正式名单中,却未出现中成药。

此外,在1月29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也曾明确表示,“中成药纳入集采是制度性的要求,纳入集采是毫无疑义的。”

在集采现场,一家既生产化学药又生产中成药的企业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了中成药集采的试点工作,相关部门对此也一直不断地尝试、摸索,等‘摸到’合适的方法后,中成药的集采一定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但市场变化不会像仿制药如此激烈,给企业带来的冲击也会小一些。

在他看来,当前集中采购中成药存在几个难点。第一,目前,中成药尚未制定出药品集采的统一标准,若开展集采,要如何解决类似化学药的“一致性评价”问题?第二,中成药的药效往往难以量化,就算是按照药典生产的统一产品,效果也并非一样。例如,同仁堂与其他地方小药厂生产的六味地黄丸很难放在同一条标准线上去衡量。第三,中成药还有不少是全国的独家品种、保护品种,甚至是配方保密类品种,这一类产品的标准又要如何界定。

其实,除集采外,医保准入谈判也是大品种中成药企业需要面临的难题之一。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医保目录谈判中,包括疏清颗粒、小儿牛黄清心散、金银花口服液等在内的40个中成药谈判成功。这一举动也被业内分析认为是另一种方法的集采。

对此,重庆地区的一家中成药企业对记者表示,“医保谈判实际上是对部分销量大的独家产品进行医保调出性谈判。如果同意降价则有可能进入医保,如果不同意医保目录就会剔除(该产品)。所以,对于中成药企业而言,医保谈判比地方集采的杀伤力更大。未来,随着国谈和集采的常态化,中药产业可能将进入行业阵痛期。”

二级市场波动不大

在二级市场方面,相较于前面数轮国家集采后个股异动,本轮集采对资本市场影响有限,资金反应较为平稳。截至2月3日收盘,医药制造板块共65只个股上涨,10只个股股价涨幅超5%。其中,药易购、康泰生物、贝瑞基因、圣达生物、万东生物、昊海生科的涨幅超9%,跌幅超9%的企业仅健民集团、大博医疗两家,其余个股跌幅大多在5%以内,而涉及此次集采企业股价表现较为平稳。

业界认为,药品集采在未来将成为常态化的情况下,中选集采后其放量效应市场均有预期。因此,总体来看,资金炒作空间并不大

兴业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当前市场对各批次集采的预期不断充分,其影响正逐渐脱敏。展望未来,仿制药品种中选集采,较大幅降价后以价换量,转为低毛利率品种为企业贡献少量利润将逐步成为常态,除少数壁垒较高、竞争格局较好的品种外,大部分仿制药可能都将经历这个过程,我国仿制药市场将逐步和海外趋同。

此前,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在政策吹风会上指出,这两年来,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取得了突破性成效。前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涉及112个品种,中选产品的平均降幅达到了54%。截至2020年,实际采购量已经达到协议采购量的2.4倍,节约费用总体上超过了1000亿元,有效降低了患者负担,同时也根除了过去存在的“降价死”现象,杜绝了招采平台随意撤网现象,提高了群众用药的可及性。预计2021年5月份,群众就可以享受到第四批集采的成果

记者:金旻 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