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董明珠在《杨澜访谈录》节目中表示,自己发现很多年轻人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好的定位——他们会把“挣钱”作为找工作的首要条件,而不思考自己到了社会能做什么。她认为,赚钱是因为个人做出了成绩以后所得到的收获,不是说去要就能有的,同时她建议年轻人不要因为自己拿到了大学文凭,就认为自己是人才。

  5月18日,#董明珠称年轻人找工作把钱放第一位#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网友激烈讨论。截至目前,阅读量高达1.9亿,引发讨论1.7万。评论区有网友留言表示不满:“不为了钱为什么”“现在没有钱寸步难行,工作肯定要为了赚钱啊”;也有网友认为董明珠被误解了:“她的意思是只有提高自己的能力,赚的钱才越来越多,所以应该把提高价值放在第一位”。

  其实有关工作的话题上热搜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仅同日热搜榜上就明晃晃地还挂着一个#每周工作超55小时或心脏病致死#的话题让人心下一紧。

  因为关心,所以关注。那么当下年轻人的就业观究竟是怎样的?他们压力大吗,选择多吗?找工作的时候真的只把金钱摆在首位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这届年轻人的世界,看看他们是如何选择的。

  一边抱怨 一边努力

  这届年轻人都是“口嫌体正直”

  上一秒在好友群心态崩溃,上演花式吐槽;下一秒在公司群雷厉风行,迅速解决问题。一面吐槽受不了了,一边坚持死磕项目到底。嘴里戏谑自称社畜,行动上却毫不马虎,一点一滴做着积累。这届年轻人比谁都清楚,吐槽只是当下的调味料,努力学习积累才是未来的通行证。

  他们在生活中性情,在工作中专业。“现在的90后、00后,多数家庭条件都不差。他们不是为了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骑鲸客创始人王霆如是说。多年创业过程中,王霆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年轻人求职不再仅仅是为找一份工作,他们更想要职业获得感。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对1213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8%的受访青年觉得身边灵活就业的年轻人多,81.5%的受访青年看好灵活就业的发展前景。

  微店/网店、新媒体运营是受访青年感兴趣的灵活就业方式。数据显示,微店/网店占比(52.9%)、新媒体运营(49.2%)、音视频博主/主播(43.0%)和自媒体/网文写作占比(42.1%)是受访青年比较感兴趣的灵活就业方式。其他形式还有:剧本/文案策划(27.5%)、摄影旅拍/创意设计(27.2%)、网络配送员(25.8%)和网约车/代驾(22.9%)等。

  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包括网络带货主播在内的25个新职业岗位的积极求职人群平均年龄是24.9岁,人才存量同比增长105%。这些新职业人才整体上呈现出年轻化、高增长态势。

  此外,在一份《2020年轻人理想工作报告》中,年轻人向往一份职业的突出关键词为自由和喜欢。

  他们倾向于在自己喜欢的公共场所工作。可以是咖啡厅、图书馆,当然也可以是公司的办公室,但重点在于“自己喜欢”。

  00后自律监督师朱河存在淘宝上开出一家“作死杂货铺”,6年时间监督了近三万人。“做监督之前有些拖延,做监督反而会让自己更加自律一些。”他说,“自律监督师”这个职业,他会一直干下去。

  网友“长风万里”说,他想去当一个摄影师,“爱拍啥拍啥,然后分享出去”。拥有漫不经心的诗意,享受沉浸于工作的快乐。

  成都的YOUNGYE是一名商务拓展员,她的快乐就是用双脚丈量城市。每天不是见客户就是在见客户的路上,“去了城市的边边角角,收获颇多,路上不只有疲惫和匆忙,还有着人间烟火和饱满色彩”。

  网友叮当说她喜欢工作中的挑战,享受越挫越勇的感觉。每天睁眼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而不是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机械性工作,这就足够让她身心愉悦。“工作中最开心的时刻是部门领导请我做总导演,组织导演了一场新春联欢会,成就感满满。”

  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他们有让自己满血复活的特殊方式

  美国著名的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一句话:“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工作的节奏很重要,该认真的时候就要努力,但该放松的时候也一定要好好享受生活。疲劳的工作后,这届年轻人总有些每天让自己原地满血复活的保留项目。

  有的人会用美食美酒犒劳自己,研究表明,当吃到大量糖和脂肪的混合物,比如饼干、蛋糕、冰激凌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出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物质。而当我们吃到辣椒的时候,大脑就会分泌出“内啡肽”帮我们感受快乐、缓解压力。

  有的人会选择和自己的家人、朋友聊天通话,有人关心、有人惦记,就是满血复活最好的动力。

  每天和同事玩几把桌上足球,也能收获不少快乐

  读书也是一剂解压良方。正如杨绛先生所说:“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入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阅读能帮我们放下低落和恐慌,看清前行的道路。

  除此之外,或是游戏打到昏天黑地,或是健身虐自己到吐,或是夜跑到月明星稀,或是回家洗个热水澡,循环自己喜欢的音乐,一夜睡到天亮没有半夜醒来,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小事都可以成为当代年轻人生活中的小确幸。

  年轻人自由选择的背后

  是国家稳稳托起最大的民生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为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疫情导致更多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找工作,这让今年的职场新人们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增长了33.9%。而在今年春节后第二周,随着考研成绩公布,更多应届生流向就业市场,求职人数同比增长143.1%。

  求职人数增长,招聘岗位数量也随之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1―3月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27%;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7万人,均保持较高水平。且企业用工需求增加,根据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3月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9小时,比2月份增加0.6小时,比上年同月增加2.1小时。此外,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保持平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为1.60,比上年四季度上升0.08,招聘岗位数量继续大于求职人数。

  除了充足的招聘岗位外,今年人社部等部门还向社会发布了新鲜出炉的第四批18个新职业,相关数据显示,近半年来,这些新职业在山东的需求量暴涨300%,约四分之一新职业从业者月薪过万。

  就业是民生改善的“温度计”、社会稳定的“压舱石”,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就业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新业态催生新职业,新职业带动新就业。要看到,新职业不是凭空而生,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不断培育与壮大后的自然显现。当代年轻人愈来愈多自由选择的背后,这本身就是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