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泽瑾

前段时间,上海48岁的求职者给市长写的一封信霸占了许多人的朋友圈。

硕士学历,有外企高管任职经验,业务能力优秀,甚至还响应国家号召生了二胎——然而这样的职场精英,却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甚至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靠微薄的失业金度日。

这,只因职场中无处不在的年龄歧视。

“上有老,下有小,找工作嫌你老,想退休嫌你小。”这句网络上流传甚广的金句,是对到达一定年龄职场人的最真实写照。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年龄歧视方面的立法尚属空白,需要从法律源头加以完善。

2019年IBM战略转型,决定辞退10万名老员工。老员工们奔走相告,联合法律机构对IBM进行了数起诉讼,团结就是力量,最终IBM决定暂缓裁员决定。这并不是资本良心发现,而是美国在1967年就颁布了《雇佣中的年龄歧视法》。

遍览招聘网站会发现,年龄歧视早已渗透进我国的各行各业,“35岁之殇”仿佛成为职场人的既定命运。

而站在资本运行的角度,个中缘由不难理解。

相比老员工,年轻的员工不仅学习能力更强,而且用工成本也更低;再加上高等教育的扩张为市场源源不断地输送年轻人才,给予用工单位更大的选择空间和议价能力。

趋利避害的资本,必然会做出成本最小化的选择。

但正如携程联合创始人梁建章接受采访时所说,按如今的“35岁之殇”计算,员工能真正发挥价值的时间也只有五年左右,这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都太短了。

自华为开始,很多大中小企业都开始讲狼性。殊不知,真正的狼性并不是一味斗狠。在狼群内,狼也是保护弱者的,种群会集体照顾幼狼和老狼。

但现在,很多公司对35岁的“老狼”,并不讲狼性。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