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王寒

政策层层加码,房地产市场变天已是业界共识,其中,无法快速变现的商办地产业务更成了财务上的累赘。

问题是,然后怎么办?

2020年3月,潘石屹将SOHO中国以每股6元的价格私有化,作价40亿美元卖给了黑石。生意不好做,那就跑路。

真真应验了曹德旺那句:潘石屹和他太太,鬼精鬼精的……

事实上,自2015年起,潘跑跑对中国的房地产生意就已意兴阑珊,截止2019年10月,SOHO中国累计出售资产约293.41亿元,也没再在国内做过物业投资。

然而,这桩被他抛弃的生意,却被另一些房企越做越好。

先说个最近发生的事,7月15日,“杭州世茂智慧之门”正式亮相了。这意味着,世茂的作品集里,又添了一座地标建筑。

捋捋这些年世茂在各地搞起来的大项目,就知道它的写字楼业务有多牛了。

“中国第一双子塔”厦门海峡世茂大厦、300米高的深圳前海世茂大厦、343米的湖南第二高楼长沙世茂环球金融中心……

这些年来,世茂长期占据着所在城市的封面,并且,它们同时还是城市产业的重要聚集地。

以成都为例,世茂结合四川大力发展天然气、页岩气等的能源产业导向,将成都世茂大厦定位于能源产业的聚集地;而上海世贸大厦甚至是中国金融服务业的核心地带。

不只是硬件的打造,世茂还启动了“轻重并举”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在深耕商办“重资产”的同时,以旗下场景商务服务MWORKS为抓手,为客户提供保姆式的服务。

比如,引入“世茂52+”商业中心等业态,为用户提供从早上的咖啡开启一天、到中午时短暂休息充电的健身及瑜伽房、再到下班后社交场景的全维度办公生活场景配套与服务。

又比如,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展心理健康、职业发展咨询,举办沙龙课堂、圆桌会议、私董会,增进入驻企业职员的交流、联谊、合作等。

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劳动力也是,那么办公生态体系也必须有所改变。在这样的觉悟下,世茂成功跨入了地产业的下一个时代。

世茂不是个例。最近几年,诸如华润的office easy、中海商务、瑞安新天地等具有开创意识的企业,已经走在了写字楼未来模式探索的路上,效果也已经开始显现。

以香港的太古地产为例,其租金收益率一直很稳定。与销售金额占大头的传统财务结构不同,太古物业运营贡献了58.32%的营收;从2012年到2018年,其净资产收益率始终维持在10%以上。

这些都来源于其品牌化运营管理和高品质服务。

反观SOHO中国,只靠散装售卖和出租、缺乏品牌意识和有效的整体运营管理,让它看起来就像一个杂乱的批发市场。这样的产品形态别说谈不上吸引世界五百强入驻,租金和出租率能维持在平均水平就算不错了。

数据显示,SOHO中国和太古里的净利润差距,已经从2012年的几十亿到如今的14倍。

可见,管理和服务正在深刻改变房地产市场,重塑着这些物业资产的价值。行业素质与水准正在呈现整体的上升趋势,跟不上这个潮流的从业者,最终或将和潘石屹一样,落得个清仓甩卖的结局。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