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

  • 就美方否认“星链”卫星危及中国空间站安全,外交部发言人10日表示,中国在轨航天员面临着现实、紧迫的安全威胁,美方推卸责任、转移视线,并非航天大国应有的负责任态度。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0日表示,希望美方尽快取消对华加征关税和制裁打压措施,为双方扩大贸易合作创造良好氛围和条件。

  • 欧盟委员会发布冬季经济展望报告指出,欧盟经济将继续复苏,预计在2022年和2023年经济将分别增长4.0%和2.8%。

美国通胀数据爆表美股全线下跌

美国当地时间周四盘前,美国劳工部劳工统计局发布1月CPI数据,其中名义CPI同比上涨7.5%,继续创下1982年2月以来新高,也大幅超过市场此前7.2-7.3%的预期。

周四的数据也意味着美国消费者已经连续第八个月忍受超过5%的通胀,体现在房租、食品、能源电力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是除去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1月同样走高6%。名义与核心CPI的环比涨幅均达到0.6%。

从官方公布的数据分项来看,燃油价格环比涨幅达到9.5%,同比涨幅达到惊人的46.5%。能源整体支出环比增加0.9%,近12个月涨幅也达到27%;食品价格在一月亦环比走高0.9%。在核心CPI的分项中,一直推动通胀飙升的二手车价格也在一月环比提升1.5%;占CPI三分之一比重的住所支出一月环比提高0.3%,但这已经是去年八月以来的最低涨幅。

Capital Economics经济学家Andrew Hunter表示,食品、住所价格走高,叠加极为紧张的劳动力市场,反映出通胀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平息。

持续爆表的通胀也令市场将目光对准了美联储。根据CME“美联储观察工具”,在CPI数据公布后,3月中旬美联储FOMC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概率已经从此前的24%飙升至54%。

ING国际首席经济学家James Knightley解读称,对于旨在将通胀拉回2%目标的美联储而言,这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加息本身并无法解决供应链的紧张,但能够移除经济中一部分过热的因素,使得供需转向更加的平衡,这也将以经济增长作为代价。

不过RBC资本首席美国经济学家Tom Porcelli也给出了反面意见,他表示美国劳工统计局调整了CPI的权重,基于去年的消费情况略微提高了商品项目的权重。考虑到消费是从商品传导至服务,意味着商品价格后续可能会出现比预期更快的下降,到年底通胀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Porcelli同时认为,单单一月CPI超预期不足以触发美联储更激进地加息,他们应当更有耐心。

美股方面,受此影响,截至收盘,道指下跌1.47%,报35241.59点;纳指大跌2.1%,报14185.64点;标普500指数下跌1.81%,报4504.08点。

房地产迎利好 房企现金流“解压”

2月10日晚间,有消息称,全国性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近日制定出台。该消息若属实,房地产行业将迎来实质性利好。

众所周知,1994年出台的《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规定,“商品房预售款监管的具体办法,由房地产管理部门制定”,同时“省、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而上述消息所称的“办法”,与1994年发布的《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明确对预售资金的规定进行了全国统一,进而有利于规范预售资金的使用。据悉,该“办法”中明确“预售资金额度监管为“重点额度监管”,由市县级城乡建设部门根据工程造价合同等核定,能确保项目竣工所需的资金额度,当账户内资金达到监管额度后,超出额度的资金可以由房企提取自由使用。”

据证券日报消息,某知名开发商内部人士表示,确实已获知该“办法”。事实上,在知名房企债务违约事件之后,部分地方政府对于预售资金存在过度监管的问题,比如出现了资金零拨付的情况,上述文件将对这些行为进行矫正,有利于帮助一些资金面临困难的房企缓解资金流状况。

而在2月8日,新春伊始,房地产迎来央行、银保监的政策大礼包。

2月8日,央行官网披露,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决策部署,加强相关金融政策支持,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支持力度。

央行方面表示,此举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的信贷投放,支持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有助于推动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央行方面还透露,下一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将加快建立完善住房租赁金融制度,继续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长租房市场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1月金融统计数据出炉 M2同比增长9.8%

2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1月信贷社融增长实现“开门红”。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98万亿元,为单月统计高点,同比多增3944亿元;社融增量达到6.17万亿元,超出市场预期,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同样创单月历史最高。受信用派生走强等因素影响,1月广义货币(M2)增速同比增长9.8%,增速分别上月末增加高达0.8个百分点,反映出宽货币的见效。

数据公布后,金融市场也有反应。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快速上行,10年期国开活跃券(210215)收益率上行2.1个基点,10年期国债活跃券(210017)收益率上行1.5个基点。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1月信贷社融全面走强,显示出前期稳增长政策的落地见效。可以相信,一季度的信用扩张效果表现较好,宽信用会持续发力。不过,从信贷投放结构看,企业融资状况得到改善,但居民消费需求仍显偏弱。下阶段,针对总需求不足问题,用好总量和结构政策,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尽快扭转市场预期,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申万宏源宏观分析称,1月信贷社融强劲开局,有利于打消市场对于地产产业链融资堵点的强烈担忧。我们在前期报告中多次强调,我们认为我国居民地产需求尚未出现趋势性拐点,21H2地产产业链困境主要源于个别房企风险暴露强化了开发融资迅速收缩的局面,并向居民房贷一侧蔓延,因而我们较早提出,只要2022年年初能够见到信贷社融“开门红”,那么在稳定的需求释放过程中,地产投资预计将有望自2季度开始改善,全年有很大希望可以避免地产投资负增长,1%左右的全年小幅正增长可以期待。1月信贷社融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并非固守对地产产业链的风险厌恶,一些涉及住宅项目处置的微观堵点也正在积极化解,对地产投资建议可以乐观一些了。

民生证券分析称,央行发布的金融数据也显示,“宽信用”正在如期演绎,即使传统的信用扩张渠道还未完全通畅(1月新增居民贷款占新增贷款比重仍创新低,居民中长贷同比少增幅度扩大,证明房地产仍然还未企稳),信用也已经在超预期扩张,而房地产意味着未来还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对于周期股的投资者而言,需求逻辑正在接替供给逻辑,从“保供稳价”到“稳增长”,周期投资者也开始站在了政策的“友好面”,而非“对立面”。

来源:央视新闻、证券日报、东方财富网等

责任编辑: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