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赵昱

  “如果不能在有生之年装出一台百分百的中国电冰箱,我们这代电冰箱人愧对后人。”

  可是,这位亚洲家电大王还没达成这一目标,就被自己人赶下台。

  谁也没想到,只有小学文凭的潘宁真的能造出冰箱,还创下45亿销售记录的容声冰箱。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其事业巅峰时期,却被迫辞去了董事长的职位,远走他乡。

  这位曾经的亚洲电器大王,究竟经历了些什么?

  潘宁出生于广东顺德,在1984年前,他是容桂镇工交办的一位基层干部。凭借着广东省的地理优势,潘宁多次前往深圳、香港等地出差。

  出差时潘宁走访基层群众,发现不少地区的老百姓都非常渴望拥有一台冰箱,但当时市面上的冰箱大多是国外品牌,价格让普通人家望尘莫及。

  潘宁感知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萌生了造冰箱的念头。

  说干就干,潘宁接手了镇上快要倒闭的机械厂,将其改为了珠江电冰箱厂,组织了几十个村民的团队,准备大展拳脚。

  然而造冰箱哪里有这么容易?对于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的潘宁来说,掌握造冰箱的技术可谓是难如登天。

  潘宁拿出了广东人“敢闯敢拼”的气魄。为了学习到核心技术,他带领团队一路北上,在屡次被拒绝后,终于在北京的“雪花冰箱厂”获得了学习机会。

  潘宁无比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天白天都带着团队在工厂里蹭课,学习工厂的技术和操作流程。

  当时,由于团队没有经费,夜里潘宁只能带着团队睡在不营业的澡堂里,条件相当艰苦。

  即便如此,也没有阻挡潘宁团队造冰箱的热情。

  在基本掌握流程之后,潘宁还派人前往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专业的制冷技术。技术掌握得差不多,潘宁又开始带着团队在全国收集设备和制造冰箱的材料,自己组装产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后,潘宁的团队用零件代替模具,组装出了我国的首台双开门冰箱。同年,潘宁的珠江电冰箱厂,开始用容声的牌子生产电冰箱。

  冰箱是生产出来了,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分销的销路还不明朗。

  由于潘宁的珠江电冰箱厂只是一个由镇政府出资9万元的乡镇集体企业,很多大城市的商场并不认可,说什么也不让潘宁的冰箱入驻。

  潘宁心有不甘,整整一个月,都在软磨硬泡商场的科员,终于科员拗不过潘宁,同意把容声的冰箱搬进商场。

  1986年,潘宁请来了当时红遍大江南北的汪明荃来为容声代言,虽然广告只在地方台播出,但“容声容声,质量取胜”的广告语还是帮助容声获得了26万台的产销纪录。

  1989年,随着潘宁不断从德国、意大利引进先进的生产线,珠江电冰箱厂流水线上的进口设备已经占到了总量的45%,厂里的固定资产也达到了8000万元。

  1994年,潘宁放弃了容声品牌,创立了科龙集团,并在两年后融资12亿元于香港联交所上市,企业的销售额也达到了45亿元。

  然而,眼看着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好,好不容易做到了龙头的位置,潘宁却被免职了。

  1998年12月,就在科龙宣布收购华宝空调2个月后,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科龙集团突然发布公告,潘宁辞去公司总裁职务。1999年4月,潘宁卸任董事长,副手王国端接任。

  这并非合理的任职调动,而是事发突然。在此之前,潘宁还在全国各地奔走落地项目。吴晓波所著《大败局》披露,这段时间与潘宁有过数面之缘的北京大学周其仁教授观察,“潘宁下岗,其实他对此没有做好准备,在过去的1年多里,他一直在四处奔波。”

  被公司扫地出门,是因为潘宁太过强势了,力求最好,却影响了某些人的利益。特别是在收购华宝一事上,面对这接近空壳的烂摊子,潘宁也没有为有关部门分忧。

  就这样,潘宁用心血筑成的企业不得不拱手让人了。

  为什么一家公司的掌门人就这么轻易被轰走?原来,这个品牌的所有权归镇政府所有,潘宁和他的管理团队,却没有这家公司的股权!所以,他就成了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弃子”。

  由此可想,潘宁心中愤恨。被逼下台后,他火速移民加拿大,与科龙切割的干干净净——“不保留办公室,不拿科龙一分钱退休金,不要科龙一股股份。”

  事实证明没有潘宁之后,科龙也失去了往日风采。

  在潘宁被罢免后,科龙的业绩持续下降,在连年亏损、几经贱卖后,科龙也跌至了谷底。

  这是一个企业的悲剧,也是一代企业家的悲剧。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