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赵昱

  一直以来,非洲都被中资当作出海的“希望之地”。

  随着非洲经济市场的迅速发展,愈来愈多的中国商人不远万里奔赴非洲,寻找新的商机。

  在远赴非洲的商人中,除了从事基建和轻工业产品的贸易商外,也不乏一些从事农业生产的农场主。在非洲莫桑比克共和国管理农场的出海人逸云,正是其中的一位。

  莫桑比克位于非洲的东南部,是全球最不发达的48个国家之一。

  作为传统的农业国,国家80%的人口收入都来源于农渔行业,农业的占地面积更是达到了全国总面积的57%,因此,在莫桑比克的经济发展中,农业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不过,受自然灾害以及连年内战的影响,长期以来,莫桑比克的经济都处于相对困难的状态。

  虽然莫桑比克具备先天的农业优势,但其粮食也只能勉强达到自给自足的状态。国家依然存在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不集中等问题。为了保障粮食安全,莫桑比克政府格外重视跨国间的农业交流,这也为中莫建立深厚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逸云管理的农场位于莫桑比克的东南部,是整个国家面积最大的农场。农场坐落于林波波河畔的冲积平原,土壤异常肥沃,在这里,中国的企业先后开垦了15万亩的农田。

  在平常的年份,逸云管理的农场年产稻谷能达到一万吨左右,这对于非洲的国家而言,无疑是一个相当亮眼的成绩。

  不过,农场能够顺利运行至今,一路上也经历了不少坎坷。

  最初,逸云管理的农场是由一家中企来负责的,在中莫两国的高层达成了合作后,这家中企前往莫桑比克开垦了2000多亩的土地。在丰富的水源和优质的土壤条件下,水稻顺利突破了千斤的亩产量。

  后来,在农场扩张的过程中,一家私企加入了农场的建设。为了改善农场薄弱的基建条件,私企引入了亿元的资金,用于推进农田灌溉、防洪等设施的建设,农田的面积也扩大到了十五万亩。

  然而,就在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时,连续两年的洪涝灾害却让农场的建设“一举回到解放前”。私企的投资被基础建设稀释,农田“少得可怜”的营收也不足以支撑农场的运营。

  在农田面临荒芜之际,逸云所在的公司最终接下了这个项目。

  逸云的公司为农场注入了新的资本,道路、水渠、泵站的建设都重新获得了资金支持,不到一年的时间,土地肥力就得以恢复。不过农场之所以可以正常运转,除了逸云公司的投入,也离不开中国种植队师傅和非洲本地员工的努力。

  很多种植队里的中国师傅从第一家企业入局时就在这里工作,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在特殊原因不能回国的两年时间里,始终在勤勤恳恳的工作。而本地的黑人员工则承担了农场的基础劳作内容,从播种到打药,从施肥到收割,他们在农场的组织安排下,总是能兢兢业业地完成任务。

  因此,农场能高效地生产作物是多方努力的结果。

  注:非洲农场逸云b站账号

  如今,农场的经营蒸蒸日上,逸云也在社交媒体上建立了视频账号,分享种植水稻的日常,非洲真实的农业环境被越来越多人所了解。

  事实上,在非洲种地的出海人不止逸云一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市场都是中国人发展农业的广阔天地。相信这批农业出海者,正在开辟属于中国人的大航海时代!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