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社交零食、当代年轻人追剧、摸鱼必不可少的三只松鼠,最近日子似乎不太好过,第一大供货商被曝涉嫌走私的案件还在审理中,又传来被大股东抛弃的消息。这个正在转型中的业界王牌,究竟发生了什么?

作者/木木

继第三大股东NICE疯狂减持之后,三只松鼠第二大股东、今日资本旗下基金LT GROWTH又宣布拟减持不超过公司当前总股本的6%,在已完成的六轮减持中,这两大股东合计套现高达28.24亿元,未完成的两轮减持中可套现10.5亿元,合计近39亿元。

在新的两轮减持中,LT GROWTH和NICE如实现“顶格减持”,持股比例将分别降至5.39%和5.63%,濒临举牌线下。

显然,这对本就危机四伏的三只松鼠来说不是什么好兆头。

01

金主撤离 两大股东疯狂减持

其实早在2020年7月,今日资本所持股份解禁后便开始大幅减持三只松鼠股票,至今已三轮减持,在前两轮合计套现7.87亿元,持股比例降至11.39%。该基金实控人徐新还在2021年12月退出了三只松鼠董事会。

徐新在业内被誉为“风投女王”,她注重长期价值投资,曾公开表示自己“尝到了很多甜头,就是复利的力量”,并称“伟大的公司应该长期持有。”  因此尽管LT GROWTH对外宣称是出于自身资金需求,减持股份合计2402.83万股,减持期为6个月,但徐新对三只松鼠的几轮操作还是引发了业界的各种猜测。

与徐新有同样举动的,还有三只松鼠的第三大股东NICE (全称:NICE GROWTH LIMITED)及其一致行动人GAO ZHENG CAPITAL LIMITED。2月23日,三只松鼠公告称NICE已减持所持三只松鼠股票1.01%。

相关资料显示, NICE和GAO已完成五轮减持,前四轮减持合计套现20.37亿元,持股比例从24.83%降至11.63%,GAO更是在第三轮减持中彻底“清仓”。

或许是为平复舆情,或许是为提振市场信心,三只松鼠去年开始砸重金回购自家股份。

2022年8月20日,三只松鼠宣布拟用总额不低于人民币4000万元且不超过人民币7000万元的资金,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32.16元/股的部分社会公众股份。今年2月2日,三只松鼠发布公告称,截至1月31日,累计回购公司股份52.9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3%。

遗憾的是,三只松鼠出重金力挽狂澜的举动似乎并未见到成效,公司股价与一年前相比仍然下跌了约34%。

02

后院起火 头号供货商被曝走私

祸不单行,让三只松鼠陷入舆论风波的,还有震惊业界的一件“大案”。

2020年8月,有媒体突然曝光南京海关破获了一起案值规模巨大的美国坚果走私案,尽管当时并未指出涉案企业,但很快就有消息称这家企业就是江苏鸿滨食品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实体。

随即,舆论就炸了锅,因为这家公司早在2017年成立之初就成为三只松鼠的前五大供应商,

三只松鼠招股书显示,天津鸿滨丰瑞食品贸易有限公司及鸿滨公司在2017年合计向其销售约1.5亿元的碧根果、开心果等坚果。到2018年,鸿滨公司又以近4亿元的年供应额一举成为三只松鼠的头号供应商。诡异的是,从2019年报起,三只松鼠就不再实名披露前五大供应商名单。“鸿滨”两个字也从其公告中消失了。

2020年案件曝光后,这一改变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相关资料显示,鸿滨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主营业务为坚果原料进口和加工。

这家公司在巅峰时期年销售额超10亿元,除三只松鼠外,也与其他公司有供应合作关系。

如此规模的企业,为什么铤而走险,跟走私扯上关系呢?

因为这亮眼的销售数字背后有难以解决的困境。

首先是坚果的毛利率非常低,年销售额超10亿元,毛利却大概只有两成左右。企业实际的利润一直无法快速提升。2018年3月开始的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又导致关税经历了三轮上调,其中坚果原料合计加征了50%的关税。

根据后来媒体披露的消息,鸿滨公司应对的招数就是用更换包装、粘贴虚假成品标签,使用道具果(成品包装的坚果)的办法,将原产于美国的原料坚果伪报为成品坚果从综合保税区走私入境,运到鸿滨公司加工或直接在国内销售。这样就逃过了海关的检验,逃避缴税。

然而纸里包不住火,案件最终被相关部门破获,2022年10月12日,一审法院经审理认定,鸿滨公司、东大公司,伙同汉舞公司通过伪报手段,逃避海关监管,走私普通货物入境,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罪,系单位犯罪,其中鸿滨公司、东大公司走私坚果共计200多柜(集装箱),合计超5000吨,偷逃税款超7000万元。

目前被告方已上诉,该案还在二审阶段,但无论结果如何,头号供货商“自掘坟墓”给三只松鼠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03

改革未成 口碑业绩双双下滑

如果说供货商的行为只是造成危机的外因,那这些年来三只松鼠的几番神操作就是彻彻底底的内部问题了。

近日,三只松鼠发布公告称,预计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2亿元至1.4亿元,同比下降65.95%至70.8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000万元至6000万元,同比下降81.23%至87.49%。对此官方解释是:由于疫情对人力、运力产生影响,公司物流成本上升,叠加股份支付费用持续列支,导致当期业绩发生变动。

论当然不买账,实际上近几年来三只松鼠自身已感受到危机与瓶颈,并多次试图转型改革。

“聚焦坚果,多品牌布局”是当年三只松鼠充满雄心壮志喊出的改革口号,在这一开疆僻壤的战略决策敲定后,三只松鼠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多元化布局,牙膏、眼罩、抱枕等产品依次推出,在生鲜领域大热的那些年,“松鼠云鲜橙”也与公众见面了,三只松鼠甚至还进军文化产业,与乐视影业合作拍电影,此外子品牌的推出也令人目不暇接,这两年陆续有小鹿蓝蓝、铁功基、养了个毛孩、喜小雀等,不难看出,三只松鼠力图在方便速食、宠物食品等细分领域圈地。然而这些尝试和上述布局一样,除了主打儿童零食的小鹿蓝蓝似乎微微有了起色,其他大多没了动静。

眼看多元化战略夭折,三只松鼠又在渠道上下起了功夫。

线上流量越来越趋于饱和已是市场共识,电商平台起家的三只松鼠当然觉察得到,将线下看作一片蓝海的三只松鼠于是又开始一轮门店的疯狂拓展,然而遗憾的是,一边是早已开始布局的竞争对手,一边是接连不断的疫情冲击。这几年,线下商超和各种连锁巨头的日子都不好过,何况新手三只松鼠。

场翻盘之战注定要以失败告终,2022年4月,三只松鼠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公告》,决定全面暂停门店扩张,大力度关停不符合长期定位、业绩不佳的门店,着力提升单店盈利能力,聚焦优质门店的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三只松鼠投食店新开1家,闭店56家;联盟店新开37家,闭店182家。整体看来三只松鼠投食店净闭店55家,联盟店净闭店145家,共计200家。

决意推动的改革未能扭转乾坤,更糟糕的是市场口碑也出现诸多问题。

“不好吃且贵”“全是各种添加剂,产品越做越烂”“产品质量没有了”……诸如此类的吐槽大量出现在网络上。在媒体关于食品质量的报道中,三只松鼠的身影也频频出现。

2016年2月,三只松鼠被曝光甜蜜素超标。2017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三只松鼠某批次开心果霉菌超过标准值上限180%。2020年11月,三只松鼠的薯片被深圳市消委会检测出致癌物超标。其中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含量超过了2000μg/kg,而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值为750μg/kg。2021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2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通告,三只松鼠1批次开口松子过氧化值超标340%。

或许三只松鼠将太多精力放在了转型改革和多元化布局上,而疏漏了对品牌供应商供货质量的把控和监管。

前方困难重重,或许当下消费市场的好转正在为三只松鼠扭转局面提供机会,这一曾备受大众喜爱的品牌能否把握时机,积极面对挑战,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心,向长期高质量发展迈进,就要看决策者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