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财经/原创】

春节的喜庆气氛刚刚散去,银行消费贷市场便再次迎来了激烈竞争。

节后复工这两周,办公室的Alex就收到好几家银行发来的短信,内容都是推销银行消费贷的,均称旗下消费贷有开门红业务,利率可低至3%,额度高至30万,而这对于节前刚在某电商平台使用分期业务,单利年化利率达到13.7%购买电脑的Alex来说,属实有点懊悔不已。

无独有偶,Alex将自己的这段经历发到朋友圈后,收到不少留言和认同。

众多银行消费贷降息提额的动作,一时间类似银行消费贷将“卷死”消金公司的说法不绝于耳,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01 消费贷诱惑大,但并非人人可享

降低贷款利率、提升可贷额度、拉长贷款期限等都被认为是银行“薄利多销”的揽客行为。银行“火拼”消费贷的现象,一方面响应了监管要求,降低居民消费成本;另一方面,银行能够扩大市场份额,通过低利率吸引更多客户。

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受央行货币政策调整和存款利率降低等因素影响,银行资金成本有所下降,这为银行降低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同时银行推动消费贷业务增长亦有自身经营的考量,随着银行新增住房贷款乏力,推动消费贷占比提高有利于银行改善贷款结构。

而BCG报告指出,“中国银行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各家机构也纷纷提速零售银行转型,而消费金融也已成为零售业务增收创利的重要引擎:一方面,相比房贷、车贷等其他产品,消费金融能贡献更高的ROA,且收益可随着风险能力的强化同步提升;另一方面,疫情前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以及后疫情时代居民消费意愿的快速复苏,叠加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推动,都让银行对消费金融的未来充满遐想。”

但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消费贷款利率的下调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微乎其微,降低利率只是价格上的调整,并不意味着银行会放宽风险控制标准。

实际上,银行推出的超低利率消费贷款往往是针对信用优质的客户群体,因此在风险方面总体上是可控的。

银行通常会综合考察客户的信用评分、收入水平、还款能力、工作单位以及房贷情况等多个因素,以确定客户的贷款额度。因此,客户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评估贷款需求,并不要盲目追求宣传中的最高额度,因为实际可贷额度可能会远低于此。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各家银行的消费贷款申请条件和利率优惠条件存在差异。

例如,有些银行可能只针对新客户、优质客户或“白名单”客户提供提额和降息优惠。如果客户不符合这些特定条件,就无法享受相应的优惠待遇。

根据BCG的报告:“消费贷优选客群具有收入高且稳定、高学历、有相当的资产积累,较强的社会联系和信誉,同时具备风险波动性低、高客单价、风控门槛低等特性,最为符合传统银行的能力禀赋和风控偏好,但同时此类客群规模约为7,000万,仅占整体目标人群不足10%,因此也成为近年来争夺最为激烈的区域。借款人普遍有多家银行信贷产品,缺乏忠诚度,市场竞争进入了“价格战”的红海阶段,年化利率基本在3%—6%范围以内,同时这也导致该客群已被充分渗透(我们测算渗透率已达75%左右)。”

不难看出,银行消费贷低息高额的受众对象相对较少,低息高额更多像是一种宣传手段,大多数目标受众依然需要支付较高的利率以及较低的额度。

02 消金增速遥遥领先,头尾分化逐渐明显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3)》显示,截至2022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及贷款余额已双双突破8000亿元,分别达到8844亿元和8349亿元,同比增长均为17.5%,高于经济和消费增速。

根据BCG(波士顿咨询)预测,到2027年,中国消费金融总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其中银行及消金公司的消费贷仍将保有两位数的增长,持牌消金公司消费贷的复合年增长率更高达19%,远超开打消费贷利率价格战的银行消费贷的11%,以及银行信用卡的3%。不难看出,虽然持牌消金公司消费贷的增速有所降低,但对比银行信用卡和银行消费贷而言仍然保有较大优势。

此外,令金融消费公司头疼的自2021年4季度起曾一度暂停的金融债发行,也已经随着2023年1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的实施,以及同年11月兴业消费金融15亿元“2023年第一期金融债券”的发行而得以重启,预示着消费金融公司的中长期融资渠道再次打开,将有助于优化消费金融公司的负债结构,提升流动性匹配率,完善流动性管理体系。

当前,消费金融公司现有融资渠道主要包括股东存款、同业借款、银团贷款以及发行金融债券等。其中,金融债券就因融资期限较长、利率较低,投资主体广泛等特点成为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的重要融资手段,有助于消费金融公司锁定长期限、低成本资金,进而增强发行主体中长期消费信贷供给能力。

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发布的消息显示,招联消费金融将于2月26日至27日发行2024年首期金融债券,债券额度18亿元,期限3年,主体信用与债券信用等级均为AAA级,簿记区间为2.30%至3.30%;兴业消费金融也将计划发行20亿元金融债券。

但不可否认的是,面对激烈竞争,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出现头部和尾部公司差距分化明显的趋势,根据消费金融公司2022年披露的数据显示:营收上,招联消金、马上消金、兴业消金三家的营收额均超过百亿元,分别为175亿、135亿和101亿元,三家累计营收占行业营收总额的比重超过60%;利润上,招联消金、兴业消金和马上消金三家的净利润排名位居前三,分别为33.29亿、24.93亿和17.88亿元。

03 招联消金缘何昂然前行?

随着招联金融发行18亿元金融债,其最新的财务数据也得以呈现。

公开数据显示,招联消费金融是自2013年9月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后,首家获批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于2019年12月获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70亿元人民币金融债券,也是国内第4家获准发行金融债券的消费金融公司。

2020年至2021年,招联消费金融累计发行8期金融债券,共计155亿元,发行规模居行业榜首,最高近5倍超购,广受投资者青睐。2023年11月,招联消费金融再获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150亿元的金融债,继续刷新消金公司债券获批发行的额度记录,后续将根据市场情况分期发行。从2019年12月首次获准发行金融债券至今,招联消费金融累计发行9期金融债券,共计173亿元,发行规模居于行业首位。

截至2023年6月末,招联消费金融已经获得261家金融机构授信,授信总额度为3192.11亿元,其中招商银行给予招联消费金融270亿元的同业授信。银行拆入资金是招联消费金融最主要的负债来源,2023年6月末占比达到93.57%。

同时数据显示,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及2023年1−6月,招联消费金融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8.16亿元、159.33 亿元、175.01亿元和93.66亿元,实现净利润16.68亿元、30.63亿元、33.29亿元和18.62亿元。

报告期内,招联消费金融资产总额分别为1083.11亿元、1496.98亿元、1643.46亿元及1732.40亿元。

截至2023年6月末,招联消费金融资产总额为1732.40亿元,股东权益为186.28亿元,贷款余额为1781.58亿元,贷款规模在消费金融公司中位居前列。

截至2023年6月末,招联消费金融资本充足率12.40%,不良贷款率2.31%,拨备覆盖率359.73%,各项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

同时在资产质量方面,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和2023年6月末,招联消费金融关注类贷款比率分别为0.43%、1.69%、2.34%及1.46%,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78%、1.83%、2.22%及2.31%;分别核销不良贷款75.41亿元、54.00亿元、103.52亿元和56.43 亿元。

能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领头羊,与招联消费金融强化科技赋能不无相关,招联总经理章杨清在《中国金融》发表署名文章中就提到,“消费金融公司应回归机构设立的初心逻辑,回归局部金融供给缺位需要补位的社会价值,明确普惠金融的客群定位,借助数智金融的创新探索,给予参与城市建设的新市民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奋斗者等群体恰如其分的金融供给,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让诚信的奋斗者们以最适宜的价格,高效便捷地获得最优质的服务。”

同时,招联金融也在切实加强数智化建设,近期其联合中山大学发布了消费金融垂直行业首个130亿参数规格的开源大语言模型——“招联智鹿”,模型研发基于消费金融实际业务场景,经模拟测试,使用该模型进行文本标注与生成的效能相比人工作业可提升百倍,将有力助推行业降本增效。以客服场景为例,该模型可节约客服工作时间近80%。未来,“招联智鹿”将有望应用于风控、运营和服务等更多细分场景。

总的来说,银行消费贷款的降息提额并非人人可享,其受众对象相对较少;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虽然在增速上遥遥领先,但也面临着头尾分化趋势的挑战。然而,只要秉持普惠初心,坚持数字赋能,消费金融公司仍有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而原本欢欣鼓舞的Alex,在实际尝试申请这些看似诱人的银行消费贷款时,却遭遇了不小的挫折。他发现自己的贷款额度远远低于宣传中的最高额度,而实际可贷的利率也并没有那么低。这让Alex深感失望,也让他更加明白,银行消费贷款的降息提额并非如外界所言那般普遍和容易获得。

无论是银行还是消费金融公司,都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一家值得信赖的金融机构,并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或许才是获得优质金融服务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