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话——我与标王秦池不得不说的往事

秦池,是山东的一家小酒厂。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秦池豪投6666.9888万元,竞得央视广告招标“标王”,使企业营收倍速增长,一夕之间名噪全国。人们都记住了一个比喻:每天向中央电视台“开进一辆桑塔纳,开出一辆奥迪”。第二年,秦池再度出手,直接用厂长王卓胜办公室号码3212218为标的,再度夺得标王。

如果说秦池第一次当“标王”,人们只是好奇的话,那第二次夺“标王”,人们就是愤然了。凭什么用3.2亿争一个广告标王?

媒体质疑、批评;政府检查、审计;消费者不理解、不满意……加之企业高速发展,暴露出许多管理矛盾,产品质量、债务的问题接踵爆发。秦池从万人瞩目的“标王”,变成千夫所指的“失败之王”。尔后,又成为研究经济、企业的“反面教材”,一谈失败,非秦池莫属。而秦池和秦池相关的所有当事人,都似乎消失了一样,对外界的舆论,不争辩、不解释、不发言,没有一点声音。

我作为标王事件的当事人,作为服务秦池的民间智库,曾担任着秦池标王事件中“绿色工程”的总策划;亲历了秦池的风风雨雨,当时知名记者陈宏写了长篇纪实《与标王共舞》,记录了我策划的秦池等企业故事,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更是在其著名作品《大败局》中,称我为秦池“第一谋士”,披露我当时曾“历数秦池五大危机”,剖析了秦池的成败得失。

究竟是怎么回事?标王成败该如何评说?

当潮水褪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28年过去了,似乎还有必要揭开当年标王的内幕,让人们知道——

秦池为什么血拼夺“标王”?

秦池究竟怎么了,瞬间从天上掉到地下?

秦池现象从历史、从现实多维度审视,给我们留下什么思考和启迪?

我将分上中下三个篇章,披露当年的秘密,敬请大家点一下关注、收藏,听我一一道来。

上篇——秦池为什么要血拼“标王”?

“标王”,抽象名词,来形容所在行业、领域内的领先与龙头地位。“标王”成为热词,是中央电视台炒起来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央电视台广告十分珍贵,尤其是新闻联播后、天气预报前的广告更是极其珍贵,被称为黄金广告时段,数千家、甚至上万家企业争抢。为了公平,中央电视台发明了用竞标的方式进行,出价高者得之,竞得者被称为“标王”。

秦池夺标王,是一种必然。这话有点硬,但却是真实的。在人们都以为秦池是“酒疯子”,是“博傻”,却不知道秦池人在商业竞争中是睿智的。

秦池的睿智之一:顺大势抢占传媒制高点,未战先胜。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从紧缺经济转为过剩经济,形形色色商品令人眼花缭乱,不知道如何选择,就出现一种怪象,“看广告烦,不看广告更烦”,不看广告不会买东西了。传媒就成了企业、特别是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的打造市场的核动力。它左右着消费者、左右着市场。我当时把这一时期,定义为传媒主导企业发展时期。

中国的广告传媒,最强势的就是中央电视台。当时中央台仅六个频道,而且晚12点准时结束。广告时段极为稀缺,谁能争得中央电视台的广告,谁就争得了市场制高点、就占据了消费者心智。这在当时被称为眼球经济,就是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与现在的流量为王、烧钱抢市场的底部逻辑是一致的。不同的是,秦池那时候烧的是自己的钱;现在滴滴烧的是投资人的钱。滴滴出行在网约车市场所占份额达到91%,是烧光500亿元之后,否极泰来实现了首次盈利。

中国白酒市场竞争惨烈,当年仅山东省就有100多家酒厂。要竞争胜出,中央电视台广告就成了“自古华山一条路”,是必争之地。秦池抓住这个趋势,第一年夺得标王,是66669888元。第二年在北京梅地亚中心,竞争更为惨烈,标王的数字,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王卓胜、姬长孔直接就写下办公室的号码3212218,比第二名多出一个亿,将标王收入囊中,成为空前绝后的连续两届标王获得者。

秦池睿智之二:以标王为爆点,系统出击,全面突破。

标王给秦池带来的意义,远远“开进一台桑塔纳,开出一台奥迪”更深、更远。

其一,秦池第一次夺标后,次年销售额愈10亿,为国家上缴利税2.2亿元。现在的2.2亿,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是秦池建厂45年总和的三倍!也就是说,这一年的利税,按照常规增长,秦池要在135年才能实现。

其二,秦池两次夺标,一举发展成为山东省白酒五强,员工由两年前300多人增至5600多人。同时秦池利用标王效应和取得的利润,大力发展企业,开发了化工、印刷、食品、饮料、生物工程等主导产业。

其三,秦池夺标促进临朐县区域经济发展,临朐每年税收的90%来自秦池。有个段子说,秦池夺标前中国人中乎无人知道临朐,许多人都把临朐的“朐”字念“岣”。秦池夺标令临朐名声大噪,各地去秦池学习、参观、采访、报道、提货、要求联营加工、投资开发的各色人等摩肩接踵,临朐区域经济有了质的飞腾。当时,我与其县委书记王庆德、县长王永兴做过交流,一致认为临朐县财政投资3.2亿搞基本建设,也达不到秦池一个“标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秦池睿智之三:利用规则,在“不对称”中跨界出击。

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是在不对称环境中进行的。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对称、能力不对称、权力不对称……

秦池是偏远山区小县里的一个小厂,是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标王让它在竞争中消除和利用了不对称。

其一,消除不利的“不对称”,与第一大传媒平等对话。按照中央财的竞标规则,投标总金额超过原定标准,要在其他时间段加以补偿。黄金广告段位是时间五秒,标底是8888万元。秦池投标3.2亿,。超出两个多亿。按照规定中央台要在其他广告时段补偿。当时中央电视台仅有六个频道,如果按五秒广告标本计算,一天中每隔16分钟就要播放一次“永远的绿色,永远的秦池”。

作为讲政治的舆论阵地,是不可能兑现的。中央台有违约之嫌,只好让秦池“做多少广告,付多少钱”,除黄金时段的8888万元外,秦池这年广告总额支出还不到一个亿,却得到3.2亿的大效应。

其二,利用有利的“不对称”。不利的不对称要消除,有利的不对称则要利用。按照中央电视台当时的规定,酒的广告不能超过全年广告总额的10%。当年中央台广告总额50个亿,酒的广告份额只有5个亿。秦池豪掷3.2亿,留给全国3.7万家酒厂份额寥寥无几。企业竞争最高层次是垄断,垄断是不可能、也不容许形成的。但有一种垄断,叫做时间垄断,则是可以完成。就说在,相对的时间,我来了,你没来;相对的稀缺,我有了,你没有。秦池利用标王,实现了这种垄断。

许多人都算账,秦池3.2个亿,值不值得?这样想太狭隘,你放眼市场算一算,当时全国白酒的产量约700万吨,秦池只用3.2亿把全国的酒厂,从中国第一大广告媒体上挤出去,值多少钱?

其三,创造高利的“不对称”。其实在当时秦池还有另外一种打算,是企图将自己花不完的广告时段进行经营,出售其他酒厂。现在叫媒体买断、媒体经营,可惜当年没有这个词、没有这个模式,中央台也绝不允许,并写进了合同。我们只好望着这块肥肉,暗暗遗憾。几年后,中国真的出现媒体经营机构、媒体经营市场。回想起来,秦池也是敢为天下先。

中篇——秦池究竟为什么一落千丈?

秦池夺标,创造了中国白酒发展史上的“秦池速度、秦池模式”,看着岁月静好,可现实却悲催无比。为什么还是栽了跟头呢,是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

主要来自几个方面的冲击。

1、认知上的冲突。

传媒主导企业发展时期,传媒可以一夜之间炒热一家公司,也可能一气之下整垮一家公司。传媒的认知,决定着他们对企业的态度。秦池一夺“标王”后,未超越传媒认知,竞相报道,推波助澜,秦池成为经济热点;二夺标王后,3.2亿惊掉了传媒下巴,一时间对秦池群起而攻之,批评秦池“疯了”,是“酒疯子”。

从某媒体在头版头条连续发表四篇报道,可以看出认知上的差别。

第一篇,《雾里看花访秦池》,报道的是秦池红红火火的生产、销售场面,虽有疑问,还算客观。

第二篇,《川酒滚滚流秦池》,披露秦池并没有那么大的生产能力,都是从四川、贵州等地拉来基酒进行勾兑的。这一招是蛇打七寸,一下子把秦池推上舆论之巅。普通消费者怎知道勾兑是酒生产的必备工艺,更不知道秦池为了提高酒的质量,不惜重金购买中国最好的地方的基酒。他们只知道“勾兑”,就是掺水。一时间,秦池百口难辩,承受着“勾兑酒”“假酒”的恶名。

第三篇,《秦池方式是与非》,媒体乘胜追击,又披露了秦池方式:“广告造就预期市场——扩大成品包装能力——收购基酒及半成品——加工、勾兑——销售——回收广告费并取得利润”。应该说,秦池方式,是一种先进的经营模式,当时国外的任天堂、皮尔卡丹,今天的苹果、奔驰,几乎都有这样的加工外包、OEM方式。但当时的天经地义的认知就是,你自己有多大的窖藏与生产能力,才能卖多少产品。否则,就是“皮包公司”,甚至是“骗子”。

第四篇,《广告界酒气冲天》,这篇讲的是媒体、广告公司“忽悠”秦池的罪过,当时我们做咨询、策划的,常常被归类在广告界的。这里,我成了“黑心广告人”,黑了秦池不少钱。

平心而论,这四篇讨秦檄文,从站着媒体的角度,是无可厚非的,事实清楚,观点鲜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没有任何差错。但从认知上,从对市场经济、市场竞争上,却没有适应时代的节拍。

对秦池打击最严重的是一篇“秦池反思标王”文章,摘取厂长王卓胜谈话的片段,说标王给秦池带来负面效应。文章发表时我正在吉林长春,作“王克实效战略演示会”,当时预感事态严重,也有些懵圈。第二天火速飞赴山东,与秦池酒厂厂长、秦池集团总裁王卓胜了解事件真相,并倾心长谈四个半小时。当时建议,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说什么都是“越描越黑”,最好的办法是“不听、不看、不理、不讲”。同时与王卓胜达成共识,由我写一篇记录秦池标王前因后果的文章,向社会介绍一个真实的秦池外,“立此存照,免得人们说事后诸葛亮”,其他不发表任何文章、不做任何解释。

那时候,北京各大媒体已经不可能发表与主流声音相悖的任何文章,我们就在时最畅销的《销售与市场》上,刊登了“秦池为什么”一文,此后除这篇文章被多家媒体转发外,秦池就像大家知道的一样,仿佛消失了。想起来,幸亏当时有这篇文章记载,否则,我和秦池今天的一切都是吹牛了!

2、人性上的丑陋。

秦池受到媒体“围剿”,除冠冕堂皇的正义之外,其实还暴漏了我们人性上的一些丑陋。中国人崇尚“均贫富”,崇尚公平,你3.2亿给了中央电视台,其他媒体怎么办,能不能给点“粥喝”。当时,秦池媒体都要接待几十家媒体,名曰采访报道,实则“要广告费”,秦池的领导,每天都要躲起来。个别政府部门、学校、事业机构,也是常常上门要赞助。甚至连供应商,也认为“秦池人傻钱多”,把高价的劣质品卖给秦池。

广告费不给媒体,就有“黑秦”报道;赞助不给职能部门,就有“小鞋”奉上;不要高价供应,就流言满天飞。

3、企业自身的局限。

秦池“出师未捷身先衰”,未达到自己的愿景目标,也有自身的问题。在秦池如日中天时,秦池的领导班子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专门在北上广深请咨询策划公司,辅导企业成长。秦池即导入了当时最流行的CIS系统,并将其称为“绿色工程”。王卓胜说,“主要是要解决企业素质的问题,特别是要提高职工素质,避免一些企业因机遇成功,因素质失败的历史覆辙”。我有幸成为“绿色工程”的总策划,提出秦池面临、并要避免五大危机:

1、传媒主导发展,本身还没有进入增长战略的层次;

2、急速增长可能导致市场与企业不相适应的局面;

3、急速增长可能激化管理跟不上发展规模的矛盾;

4、短期过快增长可能导致企业紊乱,对长期发展造成危害;

5、发展概念不单是市场份额扩大,应以全方位进步为特征的。

这五大危机,发表在当时的《秦池月刊》上,后来被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引用,写入《大败局》中。

在提醒“五大危机”同时,我们又提出秦池要充分利用“标王”效应,实现“三大跨越”,即:

在企业层次上,实现从县域酒厂向现代企业的跨越;

在企业战略上,实现从膨胀式跳跃到可持续发展的跨越;

在企业目标上,实现从“标王”向“酒王”的跨越。

“三大跨越”的核心思想是“微观经济运行主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针对秦池企业的“从超常规跳跃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这一观点提出十多年后,国家才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20多年后的今天,“可持续发展”仍是最热门的一个词语。

可惜的是,尽管秦池当年清醒地认识到了,但因自身局限与外部的干扰,还是没有真正做到。特别是在产品质量事故、销售下滑、官司纠纷和外部攻击时,缺乏应对的“危机公关”策略,致使企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下篇——秦池今天怎么样,对我们有哪些警示

秦池沉寂二十年,没有达到当年标王的辉煌。但也没有失败、没有倒闭、没有消失。他们到现在还十分珍惜标王的称号,为自己两夺标王而骄傲。以标王意识、标王精神、标王作风续写着“永远的绿色,永远的秦池”。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步伐,以低调的风格,砥砺前行,默默发展着。

他们建立了“秦池商学院”;每年举行“秦池酒文化”庆典活动;现在拥有发酵池1960个、秦池酒文化展馆、酒文化长廊、魯醤壹號车间和魯醤壹號储备库、酒仙园等,年产白酒数万吨,主营产品有白酒、葡萄酒和保健酒,年销售额达到5亿元人民币。2023年企业荣获鲁派“六大酱香”标杆企业荣誉称号,荣获最受消费者喜爱的高端鲁酒产品等称号。

秦池兴衰,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1、你走在趋势里,世界会为你让路

企业是时代的产物,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时代趋势。秦池利用传媒主导发展的时代趋势,以一家县级小酒厂的底子,用两年时间走过了中国白酒企业100多年的路。根本原因就是秦池站到了趋势里。像孙子兵法所云:“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也如雷军所说:“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实本质上不是在于你多强,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

二十多年,我们在为企业服务中,应用秦池这种“借势打势”的战法,在趋势中寻找企业的增长点,获得了很大成功。如在以人性化为根本发展城镇化的趋势中,为秦汉新城打造了“民生之都”,受到国家有关部门推广;在“没有全民大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的趋势中,帮助一家艾灸企业,完成了大健康的一个品类创造;在国企改革的趋势中,帮助一家客运站转型升级,成功上市成为百亿级企业。

2、只要企业家精神在,一切都有可能。

德国军事战略家埃里希·冯·鲁登道夫在《总体战》中,对战争做过定义:“战争以一方失去战斗意志为结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平均存活从2.9年减低至1.8年;平均利润率从5%下降到3.9%;中国每分钟就有2家企业关门,每小时就有114家企业破产,每天就有2740家企业倒闭,每年就有超过100万家企业消失。

究其根源,不在于资金,不在于资源,也不在于政策等其它因素,关键在于缺少了企业家精神。秦池当年要在激烈的白酒市场胜出,王卓胜说“我们退,只有死;守,也只有死;进,还有一线生机!”,“如果我们抓住了这线生机,我们就是历史的功臣;如果我们放弃了这线生机,我们都是罪人!”他任厂长以后,即制订了“一年扭亏,两年翻番,三年大发展”的宏伟目标,公开承诺:“实现不了,就地辞职当工人”。

企业改革中,很多企业家怕掉乌纱帽,而唯一不怕的是企业亏损、工厂倒闭、工人下岗;而王卓胜不怕掉乌纱,唯一怕的是秦池倒闭、秦池人下岗,国家利税欠收!他多次说:市场经济里弄潮,是会淹死人的。但如果3.2亿能创出中华名牌,淹死也值!”

现在,我们站在时代的潮头看:“标王”是非之辩,对秦池人已不重要,因为秦池人已利用它完成了自己“中华民族工业品牌之旅”的第一步;秦池兴衰成败,对中国人也不重要了,因为在中国经济的大棋盘上,它实在太小,太小了。

但是,秦池人依托标王,创造的这一段奇迹,却将永恒地嵌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它对于在市场经济中搏杀的中国企业重要无比,因为它的冲击、它的刺激、它的震荡,甚至包括它的某些失误,令中国企业逐渐成熟。它的精神,令中国、令世界,看到一个民族崛起的希望。

如今,中国步入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新模式、新制造、新需求、新运营、新品牌、新动能、新零售、新物流、新金融、新物种、新人类……眼花缭乱的各种新中,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城市,最需要的是精神,只要精神在,没有不可能!

3、赢在系统,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秦池当年的致命失误,就是过份依赖标王效应,忽略了企业综观平衡系统。像现在有些企业以“碎片化”思维,只想片面地依赖某一方面思维和技术,如股权、执行力、品牌、阿米巴等来实现增长一样,都会走秦池老路。

我在秦池当年,就提出,企业的发展,要注重三点:

1)不以产值、利润增长为核心,而以企业全面发展为宗旨。应强调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实现增长方式的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

2)不以发展的对象为中心,而以发展主体为中心。不要把效益的增大视为唯一目的,要着重企业潜力提升,竞争力提高,产业升级。

3)不以开发市场为唯一,还要着力开发人力资源。产品和市场都是有限的,人的潜力和素质的提升则是决定性的。企业不仅是个生产组织,更应成为学习和创造的组织,要把企业开发成具有创意、创新、创造能力的团队。

如今,这三条似乎还不落伍,再加之富有竞争力、创新驱动和价值共享,实现企业系统发展、高质量发展。

有竞争力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外在表征,唯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行稳致远;创新驱动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实现路径,唯有创新驱动的企业才能获得长期竞争优势;价值共享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追求,唯有价值共享的企业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