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6月16日讯(记者 邱思雨) 本周(6月10日-6月16日),共6家公司科创板IPO终止。

按证监会行业分类,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企业最多,达3家。另外3家分别位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通用设备制造业。

从保荐机构来看,有2家由中金公司保荐,其余分别由国金证券、海通证券、中信证券、民生证券保荐。

本周共6家企业科创板IPO终止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6家终止IPO企业存在的问题不一。

其中,尚水智能仅经历一轮问询后便撤回IPO材料,该公司主营微纳米材料分散与研磨智能系统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招股书资料显示,尚水智能存在多项专利纠纷,且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2020年至2022年,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2.28%、89.81%及86.28%。同时,该公司营收较依赖前五大客户,其大客户之一比亚迪还是公司的第四大股东。

中圣科技主营化工、多晶硅、LNG、冶金等领域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公司的存货、应收账款高企,且在上市前进行大额分红。

据招股书披露,中圣科技三年累计分红金额合计超8亿元,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近70%。该公司董事长郭宏新的高薪也引发市场争议:其2022年的薪酬高达2421.28万元,且在超8亿元的现金分红里,郭宏新分到约1.19亿元。

垦拓流体主要从事微型流体精密控制零部件及配件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为-453.54万元,且该公司应收账款、存货规模增长,且存货面临跌价风险。同时,该公司业绩下滑风险较大。2023年体外诊断市场需求回落,客户订单下降。

云舟生物主营基因递送产品和服务,上交所对其主营业务以及“科创属性”进行了重点问询。虽该公司研发投入等指标符合科创板属性要求,但其募投项目存在产能消化风险。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CRO、CDMO行业“遇冷”,云舟生物的可比上市公司金斯瑞生物今年以来股价大跌,和元生物2023年业绩跳水,该公司订单规模、项目交付等方面均受到影响。

赛诺威盛主营CT系统设备及软件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各期,该公司持续亏损,且截至报告期末,存在累计计未弥补亏损1.42亿元。且其产品结构相对单一,报告期内,该公司CT设备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均在九成以上。

信芯微主营显示领域TCON芯片,是海信集团旗下公司。该公司与海信视像等多名股东存在大额关联交易,2020年至2022年,信芯微向关联方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金额占报告期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均在两成左右。

而信芯微采用Fabless经营模式,其供应商集中度较高。报告期各期,该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占当期原材料采购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88.63%、79.23%和 82.34%。

企业IPO“撤单”数量增加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在本周科创板终止IPO的6个案例中,上交所的问询重点大部分落在企业主营业务、存货、应收账款、关联交易等方面。

从原因来看,上述6家企业终止原因均为撤回材料。“这显示了新规的威力。”江苏博爱星律师事务所律师章祥兵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新‘国九条’出台后,终止IPO的数量,远超去年同期。”

新“国九条”即国务院4月12日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就IPO方面,其中提到提高发行上市辅导质效,扩大对在审企业及相关中介机构现场检查覆盖面;进一步压实发行人第一责任和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建立中介机构“黑名单”制度。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6月以来,申报科创板IPO的企业,已有11家主动撤回材料;自新“国九条”以来,高达25家科创板IPO企业撤回材料。

而证监会今年3月修订发布实施的《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规定“申报即担责”,从根本上整治首发企业在检查过程中撤回上市申请的现象,对撤回上市申请的企业“一查到底”。

江苏博爱星律师事务所律师章祥兵表示,如果存在欺诈发行的情况,无论是保荐机构、审计、律所,还是企业都将面临刑事追责、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等全面、立体的追责。”

“保证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是关键。”章祥兵认为,从长远来看,应该落实退市投资者赔偿救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并加大对证券期货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