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们投资猪肉板块的时候,张口闭口都离不开“猪周期”这个词。不懂猪周期的人,一听到周期两个字,也顿觉很高大上的样子。事实上,人人皆可懂猪周期。

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投资整个畜牧板块,投资的背后是众多畜牧养殖相关的企业,而猪肉企业就是整个畜牧板块里面的大头,猪企的表现直接影响整个畜牧板块的走向。所以,只要猪企大部分处于盈利,那么我们投资的畜牧板块通常会有好的收益。

那么问题来了,猪企靠什么盈利?

说简单点,你可以把猪企理解成就是一个大的猪肉贩子。他呢,通过自养或者和一些小的猪肉贩子合作养猪,然后把猪肉加工投放进市场赚猪肉收入与养猪成本的一个差价,而这个差价就是目前猪企主要的盈利来源。

这个里面涉及到两个概念,一个是养猪的收入,另一个是养猪的成本。

我们先从成本入手,养猪的成本我主要分为三大类来理解:

饲料成本:这是养猪成本中最大的一部分,包括猪只所需的各种饲料,如玉米、豆粕、鱼粉、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等。

人力成本:养殖人员的劳动力成本(包括但不限于养猪人、兽医等)和管理成本。

经营成本:养猪所需的场地、设施和设备、水电、维持猪健康的疫苗、为猪上保的保险费以及后期销售猪肉所需的销售费用等等。

在养猪这个行业,有一个专业的名词来衡量养猪利润与饲料成本的效应,叫做猪粮比。猪粮比,通俗说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处于6:1时,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市场上也经常通过猪粮比的变动来判断猪企盈利的拐点。

从养猪自营的角度来看,养猪的饲料价格取决于市场玉米、豆粕的供给,对饲料的需求量则与猪的数量息息相关,算是种弹性支出。而人力成本和经营成本像是一种固定开支,所以,谁市场规模化做得越好,就能更好地摊薄固定成本在每只猪上的占比,养猪的成本优势就愈发的明显。

所以,通常猪企龙头就会比同样经营规模小的猪企更会占有成本优势(散户散养猪除外)。这是对养猪成本方面的理解。

养猪的收入则就更好理解了。目前国内对猪肉的总需求相对比较刚性且稳定,在总体供给一定的时候,猪价就是取决猪企盈利的核心因素了。简单说,对于整个养猪行业,供给就那么多,猪肉的价格越高,卖的钱就越多。

市场上猪肉的供给不是即时交付的,一只猪从母猪生产,到小猪变大猪成为合格的商品猪大概是需要10-12个月的时间,那么供给和需求之间就会有这么一个时间差在,从而导致猪肉在供给和需求之间会存在一整个时间段的反复的匹配过程(供小于求,价格上涨,市场增加供给;供需达到平衡,猪价实现稳定,供给持续增加;供大于求,猪价下跌,供给再次减少),而这个过程就是人们所说的“猪周期”。

当前猪周期,则处于猪肉价格持续上行的阶段,也就是猪肉在供小于求和供需平衡之间这个阶段,而这个阶段,通常是猪企再度扭亏为盈,实现丰厚盈利的开始。

未来一段时间猪肉的供给依旧会处于这两个阶段之间。有数据表明,从2023年1月到2024年4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累计下降了9.2%,预示着2024年的生猪供给将持续减少,这将支撑猪价未来一年的上涨。

这么看来,猪企在未来一段时间的盈利水平自然会有所提升,中报数据自然是不会差,而且可以预见的是,猪企三四季度的业绩水准,也会随着猪肉进入供需平衡阶段(供给上行,猪价稳定)获利颇丰。

在当前猪企盈亏扭转的节点,把握猪企个股进行配置自然是比较难一些的(万一遇到破产重整给ST了就懵了),我这边是习惯配置畜牧养殖ETF(516670)来把握整个猪周期拐点带来的收益的,一键网尽优质猪企龙头个股,费用亦相当划算,在养殖类ETF里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