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轮只要转动起来,就难以停下”。Momenta CEO曹旭东的这番话正不断得到证实。

据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Momenta已获准赴美IPO。根据备案通知书,Momenta将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或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拟发行不超过63,352,856股普通股。

从融资表现来看,该公司长期受到资本关注。据天眼查,Momenta已完成7轮融资,最近一轮发生在2021年11月,交易金额超5亿美元,C轮累计融资额超1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上汽集团、通用汽车、丰田汽车、博世创投、淡马锡、云锋基金等。

而从当前的发展成果来看,Momenta的确具备吸引资本的“闪光点”。据悉,其是智能驾驶量产先行者,早在2019年,Momenta就发布了可量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Mpilot,并与上汽上汽智己开展量产合作。

另据曹旭东透露, Momenta现已与全球排名前十的汽车集团中的一半企业开展量产合作,业务覆盖中国及德国、日本、美国等多个国际市场。

众所周知,自动驾驶量产难度颇大,许多企业也因此受挫而暂停业务,比如,2022年10月,背靠福特、大众两大车企的自动驾驶企业Argo AI宣布解散等。这一背景下,Momenta是如何有量产突破的?

其实,自动驾驶量产问题,主要体现在L4级别及以上的完全无人驾驶上。

据工信部《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驾驶自动化共分为6个等级,分别为0级驾驶自动化(应急辅助)、1级驾驶自动化(部分驾驶辅助)、2级驾驶自动化(组合驾驶辅助)、3级驾驶自动化(有条件自动驾驶)、4级驾驶自动化(高度自动驾驶)、5级驾驶自动化(完全自动驾驶)。

其中,L4+自动驾驶仍然面临技术系统复杂度高、标准缺乏、高投入且低回报、研发周期长等问题,真正的规模化量产落地似乎显得遥不可及。而L2/L3级辅助驾驶由于当前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撑,且相较之下,市场对其认知和接受程度更高,逐渐成为不少厂商自动驾驶业务首选的发力点。

据乘联会联合发布的《2024年2月汽车智能网联洞察报告》,今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的装车率已达62.5%。

这一趋势下,自成立之初就锚定L2级别量产智能驾驶的Momenta,也受益颇多。但在“L4+是自动驾驶的未来”这一论调下,发力L2级自动驾驶其实更偏向过渡策略,Momenta对此也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其提出了一个关键战略——“一个飞轮,两条腿”。

具体而言,“一个飞轮”主要包括数据驱动、海量数据、闭环自动化三个因子,“两条腿”分别是L2级别辅助驾驶和L4级别完全无人驾驶。

对这一模式的运作逻辑,曹旭东曾做过解释,“两条腿交替,运用量产L2车辆的数据,来训练L4的算法,让L4的算法,为L2提供足够高的技术上限和进步空间。打通量产智能驾驶(Mpilot)和完全无人驾驶(MSD)的技术架构和数据流,最终实现规模化无人驾驶”。

可以看出,在自动驾驶业务发展上,Momenta主张“渐进式”,这也与不少车企的诉求不谋而合,至少从当前取得的成果来看,其战略选择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但是,还是有一些关键问题值得关注,比如:发展L2带来的海量数据究竟能对L4助力多少?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用高配置的L4级别自动驾驶架构去做L2、L3级别相对容易,但从低配置的L2级别自动驾驶架构出发,来打造L4级别系统,还是存在一些局限性。”

这样看来,摆在Momenta面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如何进一步证明自身路线发展价值,加速飞轮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