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 Manner咖啡,有点惹了众怒。

近日,Manner咖啡上海一家门店发生了一起女店员将咖啡粉泼向顾客的事件。起因是顾客因等待时间过长而催促店员,店员提出退单,双方因此产生争执。同一天,Manner咖啡上海另一家门店也发生了店员与顾客的肢体冲突。

Manner咖啡官方微博随后发表声明,对事件表示歉意,并称将加强员工培训、优化门店运营、加强对咖啡师的关怀。

但随后网络讨论方向逐渐转为对Manner可能存在过于严苛的管理方式的声讨。不论那些关于“员工三次被投诉就会开除”等爆料是否完全属实,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此次事件暴露了Manner在管理上可能存在的失控问题。通常服务行业员工情绪失控已经是压力积累一定时间的结果。

那么,为何Manner的部分员工会出现如此大的情绪压力?哪些因素把他们“逼”成这样?

01、“性价比之王”光环下的成本压力

在竞争激烈的新连锁咖啡赛道中,Manner的崛起,有一个关键词:性价比之王。

首先,Manner在对外输出时非常强调高性价比这一关键优势。单杯咖啡价格约在15-20元,自带杯子还能享受5元优惠,相比同类品牌更具价格吸引力。

同时,坚持使用高质量原料,如烘焙好20天内的咖啡豆和中高端牛奶品牌,其单杯咖啡坚持21.5g的粉量,超出行业平均水平。坚持使用半自动咖啡机,甚至保留了不少手冲产品。而星巴克、瑞幸等大多使用全自动咖啡机。这让不少消费者觉得,Manner的咖啡口感更醇厚,半手冲也更有仪式感和品质感。

此外,从公司最早位于上海南阳路的Manner首店开始,manner快速通过小店模式扩张,在门店装修和产品包装设计上节约开支,将成本优势转化为价格优势。

这些优势也使其迅速地站稳了脚跟,获得资本加持后,更是驶入了扩张快车道。

但随着 Manner 咖啡的快速扩张,成本压力逐渐显现。此前的特色,可能已经成为了成本的压力。比如更多的咖啡粉用量,意味着Manner面临较对手更高的咖啡豆成本;又比如手冲咖啡,必然带来更长的时间成本,且对咖啡师的技术要求更高,往往也意味着更高的人力成本。

在这种压力之下,看起来Manner似乎选择了一条向内“压缩成本”的方式,比如许多自称前员工的网友声称,公司会根据营业量来配备门店的员工人数。

有公开报道称,Manner咖啡师表示,日营业额5000元以下的Manner门店,公司只会派出一个人,除了制作咖啡,还要包揽理货、清洗等全部工作。而这个营业额需要该员工一天连续工作15小时,平均每3分钟制作一杯咖啡才能完成。

这样的管理方式,或许有助于减少成本,但从结果来看,员工的情绪失控,或许也是早晚的事。

02、资本加持的利与弊

凭借性价比之王的光环,Manner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2015年成立不久,很快就成为了资本的宠儿。

从2018年开始,Manner咖啡经历了多轮融资,且投资人名单可以说是星光熠熠:

2018年:Manner完成了第一轮融资,由风投女王徐新旗下的今日资本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

2020年年底:Manner完成了第二轮融资,具体金额和投资方未明确提及。

2021年3月:Manner完成了A+轮融资,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参与投资。

2021年5月24日:Manner完成了一轮数亿美元的融资,由美团龙珠资本独家投资。

2021年6月:Manner完成了第四轮融资,字节跳动成为新投资人。

这些融资使得Manner的估值迅速增长,据企查查信息,在A+轮融资后估值已经达到13亿美元,而字节参与投资后,市场有消息称,其估值至少达到20亿美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日资本已经退出了Manner咖啡的股东名单。

据企查查信息,截至目前,Manner的经营主体上海茵赫实业有限公司由创始人夫妇韩玉龙、陆剑霞合计持股37.17%,为实际控制人。前十大股东如下:

值得探究的是,今日资本为何在融资形势大好时退出 Manner?毕竟今日资本是最早相中Manner的投资机构,在Manner的资本化路径中,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看出鲜明的徐新痕迹。此外,今日资本的退出也基本可以排除基金周期原因。按徐新说法,其长青基金周期28年未到期。

以往,今日资本明星案例多数会等到IPO才会减持退出,如投资京东等案例。Manner 虽未明确IPO时间表,但经营良好且扩张也一直很顺利。

有迹可循的是,2015年,Manner由韩玉龙夫妇开出首家2平米小店,三年后也仅3家分店。2018年,今日资本首轮融资8000万后,Manner画风突变“激进”,门店面积、数量猛增。

2020年7月,原今日资本投资经理金斌斌加入持股并任CEO,今日资本退出后其仍持股 7.2%。这也被外界视为徐新系对Manner加强控制之举。

对于今日资本退出,有观点认为其可能对 Manner 发展模式信心不足或与创始人经营理念存在矛盾,毕竟Manner坚持做纯粹咖啡店,资本介入或与其初衷背道而驰。

但走到今天,Manner已经回不去纯粹只想做一杯高性价比咖啡的时光了。在如今的资本市场环境下,新咖啡连锁品牌上市殊为不易,即使能够上市,估值可能也不会太高。参考已上市的奈雪的茶和茶百道,截至6月25日,二者的港股市值分别为约37亿港元、174亿港元。

虽然咖啡和茶饮或许估值标准略有不同,但对比Manner前几年就达到的20亿美元估值,此时谋求上市或许很可能出现一二级市场倒挂。

已经入局的资本短期内无法通过上市退出,那能怎么办呢?继续通过压缩成本、保持企业良好的自身造血能力,无疑是眼下最好的选择。但严格的成本控制与基本的员工关怀之间,Manner也是时候反思一下,如何找到其中的平衡点,进而保持产品与服务质量的稳定输出,如此才能走得更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