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位列前三位次稳固;马上消费金融和招联消费金融累计投诉量断档式领先,均超过2万条;14家消费金融公司(2020年至今)遭受处罚……”

上述内容来源于5月15日经理人融媒体中心发布的首届消费金融榜,基于本榜单为进一步探寻各消费金融公司在市场和监管新局面中的机遇与挑战,经理人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观察文章,本文是该系列文章的第二篇。

文 | 南岂珵

来源 | 经理人融媒体中心

6月24日,兴业消费金融披露了2024年第四期金融债券发行情况公告,第四期金融债券发行总额20亿元。

至此,兴业消费金融年内金融债券发行规模达到75亿元。

金融债券是持牌消金机构重要的融资渠道,频繁且大规模的发债支撑着兴业消费金融规模的提升,使其稳居消费金融行业“老大”的地位(《经理人发布首届消费金融榜:哪家是标杆?哪家垫底?》)。

不过危机与繁荣相伴,如果进一步分析各项指标,可见兴业消费金融面临着内部消费者权益保护压力和外部追兵逼近的双重挑战。

头部座次稳定,不良率抬升

先简单了解兴业消费金融。

经原银监会批准,兴业消费金融于2014年12月成立,初始注册资本3亿元,经过3轮增资目前注册资本为53.2亿元。股东包括银行、国企和私企,具体来看,兴业银行持股66%,泉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4%、特步(中国)有限公司持股5%、福诚(中国)有限公司持股5%。

兴业消费金融以线下业务为主,截至2023年末线下事业部24家,展业区域覆盖50余座城市,已形成全国性业务布局,无论是营收还是总资产均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以下结合兴业消费金融指标数据分析:

先看总资产,截至2023年末兴业消费金融的总资产为869.17亿元,在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仅次招联消费金融;增速方面,2021年至2023年兴业消费金融总资产维持着两位数且较高的增速,分别为38.67%、23.48%、13.94%,这得益于信贷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21至2023年兴业消费金融贷款和垫款总额年复合增长率达22.00%。

再看兴业消费金融经营效率与盈利水平。

根据最新的财务数据,2023年兴业消费金融实现营收112.3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净利润20.72亿元,同比下降16.89%。如果单向度看2023年度业绩,兴业消费金融的营收和净利润在31家持牌消费金融中位列前茅,但是若以自身历史业绩纵向比较,则又是一番光景。

以2020年-2022年为时间维度,兴业消费金融的营收分别为64.70亿元、84.10亿元、101.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5.16%;净利润分别为13.50亿元、22.30亿元和24.9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5.89%。

由数据可知,尽管兴业消费金融头部座次仍旧稳固,但营收增速趋缓且净利润已负增长,是不争的事实。

分析来看,原因归咎于拨备计提与外部竞争。

拨备计提。2021年-2023年兴业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58.06亿元、74.92亿元、86.41亿元,不良贷款比率分别为1.9%、2.14%、2.49%。此外逾期贷款方面,2023年兴业消费金融逾期贷款余额34.12亿元,占总贷款的3.95%,同比上升0.65个百分点。

图源:中诚信国际

逾期贷款、不良贷款及不良贷款比率均逐年提升,致使兴业消费金融不得不加大拨备计提力度——2023年计提贷款及垫款信用减值损失65.62亿元,同比增长53.82%,拨备费用在拨备前利润中的占比为73.16%,同比上升16.66个百分点。

外部竞争。消费金融已成为机构的必争之地,越来越多的银行系消费金融“增兵强将”,换帅、注资从存量的市场里抢夺份额。

例如,宁波银行2021年收购了宁银消费金融,次年就增资20.11亿元,今年4月宁波银行再度公告表示与宁波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拟对宁银消费金融进行新一轮增资,该行拟出资12.26亿元。

大手笔增资已然激活此前吊车尾的宁银消费金融,2023年宁银消费金融营收18.02亿元,同比增长193.96%,为行业营收增幅之首,净利润也由2022年的0.26亿元增至2023年的2.02亿元,同比增长676.92%。

消费者权益保护需加强

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之一,盈利是消费金融公司天然追求的,但是过去对盈利的单一追求现在正遭遇社会责任承担的挑战——自2024年4月18日起施行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首次新增“消费者权益保护”“合作机构管理”两个专章。

“是否保护消费者权益?”成为当下消费金融公司的必答卷。

兴业消费金融的答卷算是中规中矩。

参考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以“兴业消费金融”为关键词检索,累计共有2137条投诉——这一数据在排名前五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最低——投诉方向主要指向“变相突破利率红线”和“暴力催收”。

兴业消费金融黑猫投诉平台6月份的投诉中,短信轰炸、骚扰、泄露个人信息、爆通讯录等暴力催收的投诉条数远超半数。例如。投诉编号为“17373758034(2024年6月13日)”的案件中,指认“一天打十几二十个催收信息,天天都在给我打,还骂人,语气态度特别不好。”

除此之外,较高频的投诉内容就是变相突破利率红线的问题。

例如,投诉编号为“17373612936(2024年6月6日)”的案件中,指认通过桔多多平台借款3万元,放款为兴业消费金融,申请借款时显示年化为24%,还款时却还要还担保费服务费,导致综合年化利率达到36%。投诉编号为“17373646333(2024年6月7日)”的案件中,指认通过信用飞在兴业消费金融借款4200和9000,都存在捆绑收取担保费和权益费的情况且事先并不知情。

就多条投诉内容来看,消费者通过桔多多、信用飞、宜享花等助贷平台申请兴业消费金融贷款均存在收取担保费、会员费等利息外费用的情况,反映出兴业消费金融对合作机构管理以及催收管理主体责任存在缺陷。

新实施的《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消费金融公司“持续对合作机构进行管理,及时识别、评估因合作机构违法违规导致的风险,督促合作机构落实合规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责任”“不得采用暴力、威胁、恐吓、骚扰等不正当手段进行催收,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

意味着,兴业消费金融需要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放在更为重要的战略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