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莱德基金高管接连离任,其中均为初创成员。权益产品业绩不佳导致规模缩水严重,开拓固收市场后勉强稳固管理规模。

2月24日,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莱德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总经理张弛因个人原因于2月23日离任,同日由陈剑代任总经理一职。3月6日,陈剑正式出任贝莱德基金总经理。

在2023年7月副总经理张鹏军离任、2023年8月董事长汤晓东离任后,这已经是贝莱德基金面临的第三位初创高管离任。业内人士指出,规模做不大、高管频离职的背后,业绩不佳或是硬伤。

据公告,此次代任总经理的陈剑于2020年4月加入贝莱德集团,也是贝莱德基金的初创成员。陈剑兼任贝莱德基金督察长、合规稽核部负责人、董事职位。历任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具有丰富的金融业从业经验。

董事长刚上任总经理又离职

贝莱德基金成立于2020年,于2021年获批公募基金业务许可证,正式成为首家获准在中国独资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外商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贝莱德集团先后三次增资。2022年5月,贝莱德基金的注册资本金从3亿元增加到5亿元。2022年11月,股东方又增资2亿元至7亿元。2023年7月,贝莱德基金再获3亿元增资。至此,贝莱德基金在两年内共获7亿元增资,注册资本金达到10亿元。

大手笔增资背后,是贝莱德集团对经营规模扩大以及中国市场扩张的需求。2023年,贝莱德智库在报告中表示,对中国股票采取战术性高配态度(未来6-12个月)。然而,与股东资金流入走向相反方向的是贝莱德接连出走的高管。

近日来,贝莱德基金频发高管变更公告。2023年8月18日,贝莱德基金原董事长汤晓东因个人原因离任,同日由张弛代任董事长一职。截至2024年2月1日,贝莱德基金刚刚迎来新任董事长范华,张弛不再继续代任董事长一职。然而仅过去二十多天,2月24日总经理张弛便因个人原因离任,贝莱德基金只能再次踏上寻找高管的路程。

而此前,2023年7月,贝莱德基金第一位副总经理张鹏军因内部工作安排离任,且并未转任本公司其他工作岗位。上述离任高管均于2020年9月开始任职,这也意味着,贝莱德基金多位创始高管成员相继离任。

实际上,2021年8月贝莱德基金刚开始开展公募基金业务,截至2023年7月-8月董事长与副总经理离任,均不到两年时间。公募基金业务仅开展两年董事长和副总经理便相继离职,贝莱德基金究竟发生了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从贝莱德基金离场的初创人员不仅有多位高管,还有基金经理。1月20日,贝莱德基金发行的第一只公募基金产品——贝莱德中国新视野的首位基金经理唐华因个人原因离任,且已按照规定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办理变更手续。

资料显示,唐华自2021年9月7日出任贝莱德基金的基金经理,截至卸任的任职回报为-44.55%。目前,该基金由基金经理神玉飞、单秀丽共同管理。

权益规模缩水靠固收“补西墙”

多位高管以及基金经理离职的背后,是贝莱德基金业绩难留人。贝莱德的第一只基金开始于2021年8月,彼时,贝莱德基金发行了贝莱德中国新视野的基金产品资料概要,正式开展公募基金业务。

贝莱德中国新视野一经发售,的确得到了市场的强烈反响。该产品从2021年8月30日开始募集,至9月3日就匆匆发布公告宣布提前结束募集,自9月4日起不再接受认购。据后续基金合同生效公告,此次贝莱德中国新视野共募得66.80亿元。但截至2023年末,贝莱德中国新视野的规模仅剩下26.33亿元,相比成立时减少了60.58%。

最为直观的原因是贝莱德中国新视野净值的一路走低。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3月4日,贝莱德中国新视野自成立以来已亏损40.53%。细分来看,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1.51%,近6月为-15.35%,近1年为-25.10%,近2年为-30.19%。

整体业绩来看,数据显示,截至3月4日,贝莱德权益类基金中,仅有一只偏债混合型产品成立以来实现正收益。其余4只偏股混合型基金成立以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收益率分别为-14.14%、-16.26%、-33.31%、-40.53%。

图源:wind

值得注意的是,贝莱德基金在早期很明显希望以权益基金打开中国市场。2021年-2022年期间,贝莱德基金先后发行了5只权益基金。一直到2023年2月,贝莱德基金才迟迟发行了第一只固收产品。

业内人士对此分析,不得不进行固收类产品规划的背后,一方面是前两年中国A股市场的低迷,另一方面是贝莱德基金权益板块的业绩不佳以及随之而来的大量赎回导致的规模压力。

2021年9月的贝莱德中国新视野发行,给贝莱德基金带来了可观的规模增长,达到了66.81亿元。但在2021-2022年间先后发行了多只权益产品后,2022年末贝莱德基金的管理规模仅有53.98亿元,不升反降。

一方面,权益板块不断发行的新产品掩饰了贝莱德基金单只产品的规模下降。另一方面,在2023年开拓固收市场后,固收产品也为权益板块的规模缩水打着掩护。

截至2023年末,贝莱德基金的管理规模达到了80.42亿元,相比2021年9月增长了22.38%。但是,权益产品的规模从66.81亿元下降至34.79亿元,缩水47.93%。与此同时,借助2023年末新发的贝莱德安睿30天持有,贝莱德基金的固收规模达到了45.62亿元,占总规模的56.72%。

​图源:wind

但对于贝莱德基金而言,背靠股东贝莱德集团的名头得到市场关注是一回事,如何以业绩回馈投资者、在长久的投资运作中守住规模又是另一回事。据wind数据,贝莱德基金的每一只基金在发行后都迎来了不同程度的赎回,截至2023年末,除去2023年末刚成立的贝莱德安睿30天持有,贝莱德欣悦丰利、贝莱德浦悦丰利一年持有、贝莱德行业优选、贝莱德先进制造一年持有、贝莱德港股通远景视野、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成立以来的缩水幅度分别为69.15%、47.06%、53.76%、28.89%、52.67%、60.59%。

在高管纷纷出走、基金产品业绩不佳导致规模缩水的当下,带着“首家外资公募”光环的贝莱德基金要如何破局,就要等待贝莱德基金的新任董事长范华来交出答卷。

(记者 罗雪峰 财经研究员 孙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