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王健凡

2013年,叶国富与三宅顺也共同创立名创优品,彼时被视为无印良品的低端替代品,依靠其价格优势迅速扩张市场。这一策略有效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为其在零售行业中确立了一席之地。

十年的时间见证了名创优品的高速成长。到2023年,公司的年收入达到了13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近40%;毛利率提升至41.2%,比上一年增长了6.3个百分点;整后净利润约23.6亿元,同比实现110%的增长。

然而,自2023年9月15日起,名创优品股价经历了明显的震荡。在2024财年第一季度报告发布后,公司股价连续三日下跌,累计跌幅超过25%。截至2024年3月27日收盘,公司报收39.1港元/股,从高点59.28港元/股下跌了近34%。

自融争议下的“金融教父”

叶国富的创业之旅始于探索饰品市场的蓝海。2004年,他们注册了自有品牌即名创优品的前身—“哎呀呀”,凭借10元店的模式,在市场上迅速崭露头角。然而,随着淘宝网的出现,消费者开始倾向于在线购买更实惠的饰品,“哎呀呀”迅速走向没落。

然而,较鲜为人知的是,叶国富一度被业界誉为“互联网金融教父”。据《齐鲁晚报》报道,叶国富此前已先后在互联网金融投资了30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50亿美金。其中包括P2P网贷平台“分利宝”、互联网催收平台“人人收”、现金贷平台“缺钱么”等等。

值得一题的是,有媒体报道,叶国富利用名创优品搭建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资金运作模式,该模式涉及P2P平台、高息现金贷以及押金资金池,形成资金闭环。在这一系列操作中,“分利宝”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支持了名创优品的运营,更是其资金链的关键环节。

公开资料显示,分利宝是在2014年由名创优品联合国内风控理财团队创建,2015年正式运营。叶国富本人曾作为分利宝的董事长公开亮相。分利宝也曾公开表示,为名创优品等连锁机构,代发12000多人的工资与报销、3000多家供应商的结算款、1000多家线下门店的结算款。

腾讯财经的报道指出,叶国富旗下的名创优品以担保主体的身份,使得加盟商在分利宝平台上以贷款形式筹资开店。这一过程中,贷款资金主要通过保证金和加盟费流回名创优品,引发了对于自融行为的广泛质疑。通过这种方式,名创优品和分利宝将实现双赢。然而,绝大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加盟商,一旦加盟店运营不佳,加盟商将面临巨大的财务亏损风险。

2018年,监管环境的收紧标志着P2P行业的大清洗时代到来。分利宝在2020年8月宣告清退并彻底关闭,叶国富与名创优品关联的其他P2P业务也随之落幕。目前,名创优品关于这段过往的记载已经寥寥无几,仿佛试图淡化这段争议重重的过去。

名创优品,增长背后的潜在危机

2017年,叶国富宣布名创优品的雄心壮志:计划至2019年,覆盖100个国家和地区,开设1万家门店,年营收达1000亿元。然而,面对市场的复杂多变,这一目标至今尚未实现。截至2023年末,名创优品全球门店数量达6413家,其中国内3926家,海外2487家,与既定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不甘心于现状,今年1月18日,有媒体报道,叶国富在2023年的投资者大会上再次提出挑战: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每年净增900至1100家门店,力争保持至少20%的收入增长率。也就是说短期内,开店的速度并为降缓,公司仍将面临着加速扩张带来的管理挑战和市场风险。

事实上,在国内市场,名创优品正面挑战。2023年第四季度,其国内营收环比下降5.95%,暴露了增速放缓的问题。这种放缓并非孤立现象,而是门店快速增加导致销售及分销费用激增的直接后果。在低价策略主导的零售环境下,这种增加的成本并未转化为相应的营收增长,极有可能导致名创优品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

值得一提的是,名创优品并非面临此类挑战的唯一零售企业。国内市场已有多个案例显示,如拉夏贝尔、美特斯邦威、都市丽人等快速扩张最终反噬企业自身,导致亏损甚至关闭门店。因此,对名创优品而言,审慎评估扩张策略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需平衡增长与成本,避免过快扩张带来的管理和财务压力。

争议不断的成长路径

自成立之初,名创优品便陷入了“碰瓷”的争议漩涡,不仅其设计师名字“三宅顺也”与日本著名设计师三宅一生相似,公司中文名亦与无印良品雷同,英文名“miniso”则似乎是将无印良品的“muji”和日本知名百元店“daiso”结合起来。此外,其logo的设计语言和配色与优衣库高度相似,店铺风格高度雷同日系品牌,这导致部分消费者误以为名创优品是一个日本品牌。

除了其浓郁的日式风格外,名创优品还因多次争议性行为而频繁成为话题中心。包括但不限于“旗袍娃娃”事件,以及在巴拿马的社交媒体账号上错误标注品牌起源为日本等。这些事件不断引发公众关注,将名创优品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对舆论持续质疑,名创优品在短期内多次公开道歉,为曾以“日本设计师品牌”自居而道歉,并承诺将于 2023年三月前完成“去日化”整改。

根据企查查信息,名创优品目前涉及高达100起司法案件,触及侵权、网络传播权、外观设计专利权、作品发行权等多个法律领域。2016年,艺术家白关因《极简动物园》系列作品未获授权而被使用,对名创优品提起了诉讼,法院最终判决名创优品需赔偿并公开道歉。此外,家具品牌PIY创始人沈文蛟公开指控名创优品旗下MiniHome品牌抄袭其NUDE衣帽架设计,诺米品牌就NOME家居商标侵权亦对名创优品起诉。

抄袭争议同样蔓延至名创优品旗下备受看好的“TOP TOY”品牌。2021年5月,TOP TOY发布的潮玩展海报因设计上与2019年泡泡玛特北京玩具展海报极其相似而遭到指责。官方随后发表致歉声明,向受影响的竞争对手、设计师及消费者表达了歉意。

纵观名创优品过去十年的发展轨迹,我们见证了一段充斥争议与挑战的历程。公司的快速扩张伴随着对其可持续性与品牌诚信度的持续考验。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名创优品迫切需要的不仅仅是追求扩张速度的决心,更是对企业文化、品牌形象,乃至于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恰当平衡增长与品质,或将成为其能否实现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