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美联储主席,现任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前几天不是来访问了嘛,还到广州的陶陶居吃了饭。耶伦访问期间,多次就我们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等问题表达关切

我们的产能过剩,不应该是能帮助美国压低通 胀的么?为什么美国反而担心我们产能过剩呢?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我今天看一篇报道,想到了一些东西,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拉动GDP增长有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投资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靠基建和地产,所以拉动GDP增长基本上就是消费、基建、地产和出口

如今国内困局是,居民消费力不足,购房意愿不强,地方 财 政 紧张基建缓慢,指望这仨拉动经济增长非常困难,不拖后腿就算不错了。

刺激居民消费买房不是不行,模仿西方国家对居民派钱就是一个办法。但我们想着派钱想了一年多了,也没看到任何征兆,所以此路暂时不通

各地方目前还处于化 Z 期,今年以来各地的基建开工率低于往年,此路暂时也不通

做了一顿排除法之后,那就只剩它了,出口

为了创造更强的出口优势,我们会继续加大力度支持制造业的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等行业。一方面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可以压缩生产成本,扩大产品价格优势。一方面又可以容纳更多的就业人口,缓解 就 业问题。而且出口还可以创造外汇收入,稳定RMB的汇率

由于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供给大幅增加甚至超过了需求,我们制造的新能源汽车以及各种电子产品的价格就会不断下跌。这对于忍受了多年高通 胀 的海外消费者来说,应该是好事。

但实则不然,海外消费者本身也可能是汽车工人。各国会担心,我们大力支持制造业,压低各类工业品价格,会让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就是海外企业的竞争优势大幅下降,从而威胁到海外国家本土的就业问题。

说白了,就是担心我们工人抢了海外工人的饭碗

所以,海外国家更希望看到我们通过减税派钱等方式,刺激国内居民的消费意愿,拉动消费提振经济。而不是继续投资扩大制造业的规模,压低工业品价格抢夺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

耶伦过来可能就是表达类似的意见和建议。但具体怎么做,耶伦说了可不算。反正从目前来看,我们没有选择“派钱”这条路,而是选择了支持制造业出口。

如果沿着这个思路展开,那么未来国内低通 胀 可能还会持续更长时间

居民的消费得不到刺激,需求是萎靡不振的。但是制造业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各类产品的供给是不断增加的。那通 胀 水平自然会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徘徊,不跌成负的就不错了。

行业配置的思路也要因此做出调整,消费、基建、地产等相关链条都要低配甚至不配,出口(出海)相关的则要进一步增大配置。这应该也会是我们持有的组合下一次调仓的重点,目前还在调研中,暂时先跟大家分享这么多。

以上都只是我的一些猜测,并没有很多数据证明,不一定对,仅供参考。如果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看到通 胀 是持续低迷的,但出口数据持续地超市场预期,那今天这篇文章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今晚就说这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