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说涨价了,就连持续地降价,一线市场上的家电产品,现在都卖不动了!

宁言||撰写

现在来看,今年一线市场上,家电企业涨价的希望和梦想,已经彻底落空了。

最近2个月以来,不要说涨价,即使是降价、持续降价,现在很多家电产品都卖不动、卖不好。一大批的企业和商家,又怎么敢逆势涨价呢,这不是自找无趣么?

就在今年3月,一线家电市场上,因为铜、石油、液晶面板等一轮核心原材料的价格上涨,迅速吹响空调、电视等家电品类的涨价潮。当时,不少头部空调企业、彩电企业纷纷发布涨价函,宣布将于4月1日起全线上调出厂价。当时,就有多家行业媒体预计,这一轮空调等大家电产品涨价大潮将会形成,最终经过半个月时间,会由工厂端向市场端全面转移和扩大。家电涨价将无法避免。

进入4月,空调、彩电企业的涨价在终端市场上潮起潮落,而且是一浪不及一浪,涨价潮则是一浪弱过一浪;一切均源自于终端市场的需求低迷和出货不旺。一些空调企业的涨价营销虽然不断,但终端市场上空调等产品的价格,在“以旧换新”补贴、厂商营销的推动下,不仅没有上涨反而出现下跌回落,市场一片降价促销的大潮。

5月到来,家电市场不仅没有迎来久违的“开门红”,反而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低迷与颓势,市场出货直线下行,原本线上线下不同渠道“各行其是”的局面被打破,变成了线上电商的“独角戏”。背后正是电商网店的低价、特价机在市场受宠,而线下的实体店高端、精品及套系出货不畅,主流消费市场出现了一轮新变故。掌握低价资源的电商平台,首次真正支配和主导家电零售市场的趋势、热点和方向。而家电实体店的老板们,则沦为配角和过客。

6月初始,空调、电视为代表的家电主力产品,以及美的、格力、海信、TCL等头部家电企业们,一改往日观看和等待的局面,价格大战层出不穷,推高618市场战火,并再度引发全行业性的价格洗牌。京东、天猫、拼多多、京喜、淘宝等电商平台,家电价格火拼;海尔、美的、格力、海信、TCL、小米等企业,全面助力。战火不断、降价为主,引发整个市场的争夺彻底变成一片低价格的“汪洋大海”。

事实上,除了外部的市场下滑、需求低迷,导致更多的家电厂商们为了出货降库存,必须要一步步让利,采取降价促销的手段。家电圈注意到,今年的价格战火,与往年相比,还夹杂着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陆续落地,加上地方政府的消费券、换新补贴活动和政策出台,会将这一轮的价格战火烧得更为旺盛。

这也就直接造成了最近一段时间,很多渠道的经销商痛苦之处:前段时间,刚刚因为政策、补贴和促销,从家电企业那里囤了一批货。没想到时隔短短2周,价格就再次下挫,电商平台的零售价已经低于当时的提货价,不是赚不到钱的问题,而是彻底亏本。

由此可见,今年家电市场争夺中,很多企业和商家骨子里并不会“真抓实干”搞转型、搞变革,而是会充分利用各种消息和拐点“投机忽悠”想办法出货。逻辑就在于,企业和商家迫于生存压力和发展的无奈,只能选择短期的投机主义,找到活下去的路。

一是,今年家电产品不管是涨价,还是降价,对于厂商来说,最终的走势和结局都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充分利用这一轮的“涨价或降价”变局,去找到可以刺激商家客户和终端用户“提货下单”的需求和欲望;由此,与其关注家电何时涨价,或降价,不如抓住每一次涨价或降价的拐点,想办法出货吧!

二是,今年家电市场和消费需求,到底是强是弱,是好是坏,对于厂商来说,同样也不是重点。因为不管市场是好是坏,用户是买还是不买,对于厂商来说都要卖货出货,否则就是死路一条。所以,再难的市场,也需要找到出货的动力和方法、抱怨和指责从来不是办法。

三是,原材料上涨,但是家电产品的价格却还在持续不断地下降。除了一些家电厂商主动降利润谋求货,还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大量产品存在“偷工减料”和“性能减配”的短期行为?所以,相关家电企业在今年如此恶劣的市场环境下,面对激烈的市场抢夺和层出不穷的低价产品,必须要守住产品的质量底线和门槛。

版权声明: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