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也是一种快。对于家电这个已经相当成熟的行业,企业和商家的转型、变革和经营手段等动作,慢上半拍,并不会影响大局,也不可能决定企业的生死:顶多损失眼前的利益,却能守住未来的活路。这就是慢的价值。

文剑||撰写

现在一线市场的竞争逻辑、商业趋势,根本没办法说明白、讲清楚。因为,对于很多家电厂商来说,只有一个目标和方向:再难再苦也得干下去,也得去战斗。

反正,今年以来,在阿里、京东、拼多多三大强势渠道平台的持续推动下,所有的家电品类、主流的家电品牌,都在一路卷价格、抢出货、拼销售增长。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在家电行业混战30多年之后,直到今年一些厂商才真正理解和明白,什么叫“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什么叫“卷就一个字,要么卷别人要么被人卷”。

市场的卷,是主流,是常态化竞争,这就不可怕了。在家电圈看来:不管是主动卷,还是被动卷,最终结果一定是利润越来越低,出货量也没有增加,辛苦一年流汗又流泪,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又能创造什么价值?在很多家电企业心中,肯定是一百个不愿意,却又无计可施。

一方面,绝对不能被渠道和市场需求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观望、等待,或煎熬,根本没有机会;所以,家电企业必须要掌握自己的经营主动权,保持战略的定力,否则出局就是早晚的时间问题。痛苦所在,就是家电企业既要参与当前一线市场的内卷,还要想办法建立自己的差异化或有竞争优势的业务、市场和赛道拓展。这就是“边破边立”的逻辑所在,既要保持市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优势,还要更换发动机等发展引擎,不苦不累是假的,就怕累了半天没用。

当前的家电市场和竞争局面,是所有家电企业们在过去的20年、30年都没有碰到的情况,很难说有经验、能力和模式方法,可以“逢凶化吉”顺利应对。那么,唯一的办法或出路,换一种活法、换一种态度,以及换一种生态;就是要坚持主业不动摇、战略不走样,品牌定位不变化,整体经营慢下来。不能为了短期的利益而投机取巧、搞乱市场经营体系和企业及品牌信誉。

简单来说,就一个方向,主要企业应该有足够的实力、信心和胆识,将今年的市场竞争、商业争夺和企业较量等动作和节奏,放慢下来。拿出更多的时间、资源和精力放在产品的提质、服务的提效,以及用户的直达等经营细节上,着眼于2年后、3年后的商业格局和企业竞争,构建新的差异化优势。

尽管对于已经奔跑30多年,甚至40年的家电企业和商家来说,多数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慢下来,慢也会成为一种快?毕竟,企业如果1、2年不增长,不加速奔跑,很可能就会被时代甩掉淘汰。但是,很多家电厂商不可能想到的是,当前如果拼命卷市场、卷用户,推出一系列品质不靠谱、服务没保障,甚至连性能都不完整的产品给用户,看似收获的是订单,实则收获的是风险和危机。

对于家电这样一个相当成熟的行业,不要总想着“一夜暴富”的商业奇迹,也不要总想着“走小道抄捷径”就能壮大发展,比今年市场更糟糕、竞争更激烈的商业局面,在家电产业过去40年的发展过程中,并不少见,而且每次都能顺利渡过。原因正是一大批的家电企业没有“急功近利”,也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选择了稳扎稳打、夯实底盘。

越是市场困难、需求低迷的节点,一些优秀的、有胆识的家电企业们,反而越是敢于放慢步伐,聚焦用户、产品、品牌展开投入,维护核心渠道和商家的生存价值,维护战略合作伙伴的商业利益,用最笨的方式“诚实守信”好产品好服务,去迎接“最残酷最激烈”的商业洗牌和企业恶战。可以看到,过去40年以来,在家电市场上落败的很多知名企业和商家,比如春兰、华宝、科龙,以及国美、苏宁等,都不是被对手淘汰搞掉的,而是被自己的急躁、盲目和乱搞牺牲的。

对于很多有责任、有实力、有担当的企业来说,不能总想着往人多的地方跑,商业没风险、市场方向也正确,对于大企业特别是有实力的企业,还得勇闯无人区,更要走远路、走没人走过的路。

具体到目前市场环境和竞争,主要家电企业要想着应该做一些“难而正确”的事情:坚定从单品、方案向场景化的道路,坚定构建科技驱动、品牌驱动及数字化变革和智能制造转型等等,坚定地推动原创科技和品牌溢价的经营能力。要敢于在一些短期看不到商业利益,未来可能会引爆的赛道上进行投入和布局。

版权声明: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