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猫妹

来源| 大猫好规划

最近,北京又出现了新冠本土病例,猫妹收到了很多外地朋友的关怀。不要紧张,我一切都好。

北京反应很快,力度也很大。

有朋友5月30号之后开车路过新发地一次,没有下车逗留,但还是接到了电话,被询问有没有去过新发地。

好几个朋友和她情况类似,也都接到了电话或短信,有的还被要求去做了核酸检测。

听说即使是路过,接收到了新发地基站的信号,也会被大数据记录下来,进而就有了后面的排查。新发地的人流量确实很大,有了大数据的加持,排查起来更方便了,“炸酱面”一定能挺过去。

就在上周一场发布会上,专家表示:北京疫情已经控制住了。

不过,当买保险遇到大数据,就没那么友好了。

猫妹常说,买保险之前一定要看健康告知,但告知也是有方法的,如实告知即可。只要没问的,即使自己有些异常,也可以不告知,仍然可以顺利投保。

自从有了大数据,就没那么简单了。比如之前有重疾险,明明已经扣费了,又被保险公司打回来:未通过我公司风险控制模型的审核,暂不能投保。

这就是大数据风控。风控也就是风险控制,通常有一个电子系统,存储着很多有关于我们的数据,保险公司利用这些数据,给客户打标签,识别到某个客户有不好的标签,可能就不让他投保。

除了已经扣费后被打回来的情况,大数据风控的作用也有可能发挥在更早的时间点上。

比如有猫友反应,健康告知通过了,在填投保资料的时候突然弹出“无法投保”的提示:

还有的系统会对部分人限额,比如之前的瑞泰瑞和升级版定寿,北京地区明明最高可以投保300万,但有北京的猫友反映,自己那显示最高只有50万;

更有甚者,有人在部分平台上,压根收不到产品的推送...

这对保险公司来说是好的,毕竟控制了理赔风险。当然,碍于现在的技术水平,错杀在所难免,少赚很多保费。

对我们来说,就太不爽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心仪的产品,健康告知也通过了,却被大数据挡在了门外。

保险公司的大数据风控系统通常是黑盒机制,也就是说人家不会告诉我们具体因为什么被拦截,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不过,从数据来源看,还是有迹可循的:

● 生活日常

比如你经常点外卖,或者经常凌晨还在刷app,就可能被认为生活习惯不好;

● 医疗信息

体检、在医院就诊、刷医保卡、药店拿药,某些病健康告知没问,不用告知,但还是逃不过大数据;

● 道德风险

比如你常百度“骗保”、“带病投保”、“自杀”等关键字,就可能被认为有道德风险;

如果你拖欠水电费、信用卡经常逾期、负债额度过高,甚至上过老赖名单、官司缠身,也可能被认为有道德风险。

另外,你的保单持有情况、历史理赔记录、职业、消费记录等等,都有可能被监控。

猫妹测评产品时,常要测试智能核保,什么结节、乙肝等,核保了很多病,虽说不留核保记录,但有时候也担心被大数据监控。

目前很多保险公司,大数据拦截了也就拦截了,没有人工审核,解除限制的通道。

猫妹的建议是,可以直接改投其他产品,不要过于执着。

被大数据拦截,并不等于被拒保(拒保是要收到正式的拒保通知书),改投其他产品时,被问到是否有被拒保过,也可以轻松通过。

为了避免被大数据拦截,我们也要爱惜自己的羽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毕竟这对身体也有好处;信用记录也要好好维护,除了可能影响买保险,办其他的事,影响更大。

另外,大数据风控普遍应用于保险是大趋势,所以想要加保的也建议越早越好。

其实,大数据风控应用于保险,也不见得都是坏事。它把我们分类,低风险的人可以买到高性价比的产品,而高风险的人被限制进入,只能选择性价比差一些的产品,对低风险的人来说也更公平。

就好像北京的这次排查,虽然接到电话有些不乐意,凭什么路过也要被查呢,但仔细想想,这样我们大家才都更安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