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骗中产阶级,他们输不起。

01

中产阶级的真实收入 在什么水准?

从主观感受来看,会消费两千的戴森吹风机、五千的投影仪、上万块的瑜伽私教课,就挺中产阶级的。

根据新中产的定义,以下四个条件至少占其一。

1、家庭年收入达到20-100万;
2、家庭净收入在10-50万;
3、可投资资产在20-500万;
4、家庭净资产在100-2000万;

根据瑞士信贷以美国基准提出的标准,则需要拥有30.65-300.65万人民币。

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新中产圈层白皮书》,一线城市的家庭年收入需在30万以上,非一线城市的家庭年收入需在20万以上。

在住房上,他们除了拥有自住房,还拥有1套及以上的投资性房产。在代步车上,他们偏好40万左右的豪华汽车,最好夫妇二人各有一辆。

虽然关于中产的标准尚待统一,但仍然可以轻易拎出一条主线:这是一个具备高消费能力和投资能力的社会群体。

你达标了吗?有任何体验想分享,欢迎留言。

02

中产生活看起来多漂亮 背地里就多焦虑

对于中产的描述,并不总是正面的。

有人对“中产阶级”这个词嗤之以鼻,认为它只是一个捏造出来的、为消费主义服务的精致谎言。

这话听起来有些刺耳,却不无道理。

从数据来看,这是一个债台高筑的群体。

参照吴晓波对新中产的定义,新中产平均负债率18.4%,平均负债金额在112万。

一位朋友在北京,任某互联网公司总监,收入不低,可一套学区房,负债600万,绑得她无法动弹。

被老板劈头盖脸骂,忍,被客户百般刁难,忍。她说,到了这个位置,拿这样的工资,诉苦都没人信,只会骂她矫情不知足。

事实上,中产可能是最焦虑的一群人。

根据《2019新中产焦虑洞察》,经济、工作、育儿、健康,无一不是“定时炸弹”。

这群人处于家庭筑巢期,家中有学龄前儿童,承担着育儿的重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只能拿自己的精力甚至健康去交换。

这个年纪,在职场往往进退维谷,35岁定律就想把剑悬在头顶,不得不考虑理财或者开展副业,来缓解日益增长的支出。

一切建立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成天吃外卖,熬夜,喝酒,饮食不规律,过劳肥,身体还能不出毛病,全靠运气。身边不断有人倒下,更加深了这一层担忧。

03

他们慌张买保险 他们闷声吃大亏

在生活的围剿之下,与老一辈不同,中产对保险有较为充分的认知。他们不再坚持“保险都是骗子”,反而相当积极买买买。

根据《2019新中产白皮书》,在购买保险的中产中,82.8%配置了大病险。

新的危机却接踵而来。

疫情期间,我一个朋友大半夜被噩梦吓醒,凌晨三点抄起手机就买了一份重疾险,这才安心睡去。

她说,自从买了保险,心里踏实多了。

我问,你买的重疾险具体保哪些疾病?她说,还不太清楚。

那保到多少岁呢?不知道。轻症保吗?不知道。能不能二次赔付?也不清楚欸。

仔细看了看她的保单,我沉默了。

这群中产呐,一遍慌张买保险,一遍闷声吃大亏。

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说辞,你可以测一测,看自己能不能分辨对错:

1、网上买保险不靠谱,越便宜越有问题(错);

2、越贵的产品,理财速度越快(错);

3、大品牌保险公司,比没听过的要靠谱(错);

4、重疾险保障的越多越好,价格翻倍也是理所应当的(绝大部分时候是错的)。

以上这些说法,全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但中产们一般比较不差钱,又普遍焦虑,所以再差劲的产品,包装包装都能以高价卖出去。

等到中产们真的遇到不幸,那时才察觉自己买的保险产品是个坑,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