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吴苏

  很长一段时间里,杀毒软件都是装机必备,不管是瑞星、金山毒霸、360、江民,还是卡巴斯基、诺顿等,都是中国网友的选择,有时甚至一台电脑要安装几款杀毒软件,才能让自己“安心”。

  为什么装杀毒软件成为“必要动作”?用网友的话说,不装杀毒软件相当于在网络“裸奔”,风险极高。

  现实确实如此,在此前的网络环境中,电脑病毒似乎无孔不入,你登录下看上去不大正规的网站,或者点开垃圾邮件中的文件,甚至用了朋友借给你的U盘等,都能让你的电脑“瘫痪”。

  有时,因为病毒攻击,全球数千万台甚至上亿台电脑“中毒”崩溃。举个例子,1999年世纪之交的关口,网络世界闻之色变的“恐怖病毒”CIH,只有1KB大小,却让全球6000万台电脑中招,造成10亿美元经济损失。

  这样的网络环境让杀毒软件顺势而起,赚得盆满钵满。

  凭借清除CIH病毒,瑞星迅速打开市场,一直到2003年,瑞星都是国内杀毒软件的“扛把子”,市场份额高达70%,年销量超过7个亿。

  而因为率先宣布“永久免费”,360突然备受追捧,挟流量拿下大量广告,不仅有能力推进研发,用户数还节节攀升,很快突破3亿。

  360崛起后,金山毒霸、瑞星等不得不开启“免费模式”,但为了争夺市场,杀毒软件“无所不能”,把网游广告和垃圾信息发挥到极致,让网友躲无可躲烦不胜烦。长此以往,失去人心,用户越来越少,以至于杀毒软件在电脑上近乎销声匿迹。

  杀毒软件成为过去时,问题是,病毒真的远离了?我们真的安全了?

  从个人电脑端看,现在确实不大用得上杀毒软件,即使装了,几个月也杀不上一次。看起来,电脑病毒貌似在变少。

  事实出乎意料,电脑病毒不仅没减少,反而指数级增加。

  公开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互联网全年共截获23.4万个新病毒,其中包括“毒王”熊猫烧香。到了2020年,仅仅是勒索病毒,就达到78.1万个,恶意程序数量更是多达4298万个。

  受电脑病毒冲击的用户数也仍然是亿级。据《2018年度互联网安全反病毒研究报告》显示,当年电脑端总计已拦截病毒近15亿次,平均每月拦截木马病毒约1.24亿次;电脑端共计发现3.5亿次用户机器感染木马病毒;企业众多的广东是“中毒”第一大省。

  病毒依然猖獗,网友却很少感受到。

  这是因为,电脑病毒已经调整“打法”,早年病毒“作者”大多是为了炫技或者想搞破坏,如今转变成用勒索、隐私售卖等方式“变现”,目标也从个人电脑转向公司、企业等机构设备。

  以美国燃油管道运营巨头科诺尼尔管道公司为例,2021年5月,其遭遇勒索病毒攻击,被迫关闭主要燃油运输系统。

  燃油管道哪耽误得起,科诺尼尔选择第一时间向病毒背后黑客支付500万美元“赎金”,事成后立即宣布“全面恢复运营”。

  饶有意味的案例是,常和黑客“磋商”的以色列专家克里斯托透露,有一次磋商,赎金被压到500万,他希望能再用一天时间谈到400万。

  不曾想,雇主撂下话说,早一天结束,自己能多赚1000万,“所以最后结果是立即付款、停止磋商”。

  有人破财免灾,也有人硬刚对手。

  一个用勒索病毒四处攻击的团伙,从苹果代工厂广达的电脑里窃取新款MacBook Pro的设计图后公开在一个网站上,威胁苹果公司称,如果不交付5000万美元,就会泄露更多设计图,且将赎金提升到1亿美元。

  广达明确表态,绝不向黑客妥协,拒绝交付赎金。硬刚之下,黑客悄悄删除所有关于苹果的泄露文件以及敲诈威胁。

  最新消息,团伙一名主要人员被抓获,面临最高115年监禁,其从别处勒索的610万美元被扣押,团伙的勒索病毒也被多个机构联手“反杀”。

  不要以为只针对国外知名企业,其实,勒索对象的地位和赎金并没有什么限制。

  前几天,媒体称,温州一家超市遭受勒索病毒攻击,可能是考虑到超市老板的经济水平,赎金是0.042枚某特币(总价值约1.2万元)。黑客拿到赎金后,却没有帮助超市恢复数据,媒体调侃这是“黑客界耻辱”。

  不难看出,网络病毒的“阵地”已经不再是个人电脑,而是“瞄准”企业、机构设备,危害也更大。

  正因如此,大家更需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同时相关政企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以应对各种病毒的攻击。毕竟,病毒一旦“连接”赎金,就不会轻易消失!

  参考资料:

  1.《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再需要杀毒软件了?》,差评

  2.《互联网反病毒报告:恶意攻击突出 广东成中毒第1大省》,中新网

  3.《勒索病毒猖獗 以色列应对有妙招》,科技日报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