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酥酥

  前有“中国天眼”,后有“中国复眼”,中国在天文探测领域的话语权将越来越重!

  近日,由北京理工大学牵头的“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项目”(即“中国复眼”)二期工程宣布启动,建造地点位于重庆。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复眼”整体分为三个工程:一期工程为“分布式雷达天体成像测量仪验证试验场”,顾名思义是为了验证雷达体制以及技术的可行性,共有4部16米直径雷达,现已启动建设,预计在今年9月启动运行;二期工程将建设25部至36部高分辨率分布式雷达,每一部的天线有25米口径;到了三期工程,还将继续完善和深化“中国复眼”的观测能力,项目最终预期作用距离将达到1.5亿公里。

  届时,“中国复眼”将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够进行三维成像和形变监测,且是世界上探测距离最远、探测效果最佳的深空雷达监测系统。

  “中国复眼”到底是用来探测什么的呢?

  大多数人应该对“中国天眼”有所了解,它是500米孔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通过接收遥远天体发射的电磁波信号,观测宇宙中最极端的天体或事件。

  同为“眼”,“中国复眼”的原理和功能却大相径庭。

  昆虫复眼是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主要视觉器官。“中国复眼”与此类似,由很多小天线合成一个大天线,自己发射电磁波,再接收小行星对自己发射电磁波的回波,可以用来观测小行星。

  众所周知,小行星有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是对地球和人类最大的威胁之一。

  最著名的例子便是恐龙灭绝,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高速撞击地球,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发了地震、海啸等灾害,激起的尘埃进入平流层,在全球范围遮天蔽日,阻挡了阳光照射,地球生态系统崩溃,长达1.4亿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就此终结。

  近年来,也出现过不少小行星撞击地球或与地球擦肩而过的现象,但它们绝大部分都在地球大气层中分解,变成陨石碎片。

  例如2020年12月23日,青海省玉树市上空曾出现巨大光球,据官方解读,那是火流星,系撞进地球的陨石,幸运的是,这块陨石最后落在了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并没造成重大伤害。今年7月12日,许多人在甘肃声称见到天空中出现火球,经观察也是一颗正在划过大气层的陨石。

  虽然人类社会发展至今,还没有因小行星撞击而造成严重损失,但不意味着未来不会。据2021年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已发现2000多颗具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为了应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监测小行星并提前防御就成了关键。

  而“中国复眼”像是为人类观测太空安上一双复眼,能时刻监测小行星对地球带来威胁的可能性,从而提前采取防御措施,这相当于掌握了地球的“命脉”。

  另外,地球自转的缘故,黑夜时光学望远镜无法监视头顶的卫星,但雷达不受光照影响,可以观测到几厘米的太空垃圾等物体,所以当危险物体靠近我们的空间站、航天器时,“中国复眼”就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摧毁或避让等措施。

  “中国复眼”还可拓展用于地球宜居性、行星形成等前沿领域研究。例如未来要发射的天问二号,要选择在条件合适的小行星落地选址,就需要这个大型雷达对小行星和地月空间之间的区域进行观测。

  没有大国重器,在天文探测领域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可以预知,随着“中国天眼”建成、“中国复眼”问世,中国话语权将迎来空前提升。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