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对未来两年降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对钢铁、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建材、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行业的节能降碳提出具体方式与目标。

  这一行动方案的出台实施,将会对新能源板块有何影响?

  首先,从总目标看,《行动方案》展现了我国对推动节能降碳的决心,有望加强市场对老旧产能更新需求兑现的预期。

  其次,具体到新能源板块,《行动方案》紧扣供需核心矛盾,提出三方面要求:进一步提振需求:资源较好的地区在保证经济性的前提下,消纳红线由95%下降至90%,有望带来近100GW的装机空间;到2025年底,新建公共建筑、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达5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8%;新上高耗能项目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不得低于20%;供给侧约束落后产能:要求新建多晶硅、锂电池正负极项目能效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提升消纳能力,突破需求限制: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及配电网改造、大力发展微电网和虚拟电厂,各地需求响应一般应达最大用电负荷的3%—5%。

  以目前产能过剩较为突出的光伏板块为例,其主材环节供需比普遍高于140%,且2024年仍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鉴于行业龙头普遍现金流充足,且行业的重资产属性使得停产成本较高,龙头停产或退出的意愿较低,供需问题短期或许难以显著好转。

  具体从光伏主材价格来看,当前硅料价格已跌破龙头的现金成本,行业内已开始陆续出现停产检修,有望阶段性挺价。若后续硅料价格企稳止跌,则有望增强市场对新能源板块供需拐点到来的预期。

  “碳达峰”与“碳中和”是我国持续数十年的长期发展战略,各行各业也都将面临持续的演进与变革,不断提升能效、降低排放。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想要把握新能源板块的发展机遇,投资相关指数产品是一个较为便捷的选择。

  在上述背景之下,我们观察到,从今年2月市场低点以来至6月21日,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中证新能源指数涨幅分别超过14%和4%,市场关注度不断提升。

  对比来看,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聚焦A股碳中和产业链龙头,是一只综合性较强的指数,横跨“高碳减排”和“深度低碳”两大领域,基于碳减排模型计算碳中和贡献度,分配两大领域的股票样本数量和权重,按照申万二级行业分类,电力、电池、工业金属、光伏设备行业合计占比57%。

  中证新能源指数聚焦用电侧绿色低碳龙头以及新能源设备商,侧重“深度低碳”领域,包括涉及可再生能源生产、新能源应用、新能源存储以及新能源交互设备等业务的上市公司,按照申万二级行业分类,电池、光伏设备、电力行业占比79%,集中度相对更高。

  目前,市场上有碳中和100ETF(562990)、新能源ETF易方达(516090)等产品跟踪上述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