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明确“增强金融普惠性”,把普惠作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金融发展的基本导向之一。为全力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以“普聚金融服务 惠及千企万户”为主题,启动了首届“普惠金融推进月”行动。

致同深圳审计合伙人吴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普惠金融发展意义重大,金融支持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金融支持的力度对于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显得尤为重要。

营商环境仍需持续优化

从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大监管力度,到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推进“放管服”改革……近年来,我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政策不断加力加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营商环境更被视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

吴亮指出,近年来我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待完善之处。首先,要着力改进企业的融资环境,特别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需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工具,以更好地满足各类企业的资金需求。其次,税收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也是关键,应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并提供更加清晰、稳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再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从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最后,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并建立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以增强企业的信心和预期,确保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政策能够真正落地生根,惠及广大企业。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需关注四大要点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稳增长、促创新、保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盘活民营经济的目标,应当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的作用,为民营经济提供更适配的金融服务。

吴亮认为,为了深化金融支持的作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业界持续关注和加强:首先,鼓励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其更好地匹配科技、绿色、普惠等领域的需求。其次,鼓励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差异化的信贷政策,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信用记录来合理定价,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发展阶段和规模大小的民营企业融资需求。此外,还应积极运用大数据和金融科技手段,提高风险评估和贷款审批的效率。

最后,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作,确保政策得以有效实施。政府部门可借助设立引导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引导和激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政府还应搭建沟通平台,促进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对接,有效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融资难题。

资本市场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股权、债券、信贷被称为金融支持民企的“三支箭”。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三箭齐发”,形成多元化资金供给渠道,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金融基础。那么,通过资本市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前景如何?

吴亮指出,资本市场在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一方面,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多渠道融资支持,帮助他们缓解了融资压力,尤其是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来说,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参与资本市场融资要求企业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完善信息披露机制,这实际上促使企业建立更为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进而提升了其经营效率,加强了风险控制能力,并最终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资本市场对民营经济的支持还体现在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促进产业整合和升级,助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最后,资本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能够引导金融资源流向那些具备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从而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的活跃不仅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的融资环境,更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当然,资本市场对民营经济的支持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推动和市场环境的持续优化。”吴亮强调,近期证监会发布的四项重要指导文件,对资本市场各参与主体进行了规范,这充分体现了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坚定决心。这些文件的出台,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吴亮进一步表示,通过严格规范市场行为、加大监管力度以及提升市场透明度等举措,能够营造一个更加公平、透明且健康的资本市场环境,从而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和发展平台。同时,这也将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从整体上提升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其实现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