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作者 | 华秋实

来源 | 柒财经

日前,三湘银行发布“求贤公告”,公开面向全国引入7类高级人才。

其中,公告详情显示,该银行将招聘“高级催收管理人才”和“高级电催人才”两类有关催收的人才。

这几年,不时有银行公布其委外催收公司名单,有的银行甚至有数百个帮其催收的第三方公司。但像三湘银行自身高调招聘催收人员较为少见。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5月中旬,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从实操层面对催收行为和催收行业提出诸多要求。这也被很多人认为真正的“催收国标”可能也快要出台了。

不知这是否给了三湘银行某种提示。

01

均要求5年以上经验

据天眼查和三湘银行官网,三湘银行是中部地区首家、全国第八家开业的民营银行,由三一集团联合汉森制药等9家湖南省内知名民营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于2016年12月开业,注册资本金30亿元,注册地湖南长沙。

此次招聘,“高级催收管理人才”的岗位职责是,负责制定和执行催收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负责督导逾期客户催收工作,及时跟踪后续情况;定期管理和分析催收数据,结合数据进行监控、分析各部门催收情况,制定和调整催收策略;管理并辅导业务部门完成各阶段的催收业绩指标。

图片

柒财经注意到,对于这一岗位的应聘人员,不同于一些催收机构对所招聘的催收人员没有学历上等方面的限制,三湘银行的应聘要求要高出很多。公告显示,应聘者须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法律、金融专业背景且具有5年及以上催收管理工作经验。另外,还需要具备优良的账款催收技巧及团队业务提升能力,能独立主导催收技巧培训及催收任务指标达成。这显然不是对一般催收人员的要求。

“高级电催人才”的岗位职责则是负责制定和执行电催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负责管理电催团队;负责对不同风险程度的逾期客户催收工作进行督导并及时跟踪后续情况;并定期对相关电催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结合报表数据,监控、分析各部门催收情况,及时调整催收策略。

对于“高级电催人才”,三湘银行同样要求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金融、法律、财会、经管等相关专业背景者优先(特别优异者可放宽学历条件);具备5年以上金融或信贷行业相关催收工作经验。另外,还需具备丰富的电催知识、技巧以及相关催收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以及风险意识敏锐等。

作为对比,柒财经发现,三湘银行此次招聘的催收岗位,在学历和经验要求上,和“本土化市场营销高级人才”“数据风控高级人才”等其他多个岗位相似,说明三湘银行对催收的重视显然不是“一时兴起”。

这里需要结合三湘银行的业绩一起看。2023年,三湘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93.54亿元,同比增长20.01%,实现净利润3.29亿元,同比下降6.75%。这已经是该行连续两年净利润下滑。

另外,截至2023年末,该行贷款余额371.05亿元,其中个人贷款是绝对大头,为281.71亿元,占比75.92%。而在个人贷款结构上,经营性贷款有148.83亿元,消费贷款有132.88亿元。

在资产质量上,截至2023年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6.5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7亿元,不良贷款率1.75%,较上年末上升0.22个百分点,这也是其开业以来最高的比例。在全国19家民营银行中,除了未公布数据的江西裕民银行,仅一家银行2023年的不良率比三湘银行高。

另外,该行的逾期贷款余额为13.41亿元,较上年增加5.20亿元,逾期贷款率为3.61%,较上年末上升1.16个百分点。结合贷款五级分类情况计提贷款减值准备,三湘银行2023年计提贷款减值损失支出10.97亿元,而2021和2022年该行的计提均不超过7亿元。

02

或受“催收指引”影响

一直以来,在银行业,处置信用卡等不良资产,主要有三种方式——自催、诉讼和外包催收。

一般来说,诉讼的成本较高,对银行来说使用得相对较少;自催方面,目前多数银行信用卡中心都有自己的催收团队。像招商银行,截至2022年底,其催收团队人力规模约2400人。

但从催收规模上讲,相比较而言,银行将逾期贷款催收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的更多。

这是因为,银行的核心业务是包括存款和贷款等在内的金融服务,而不是债务催收。将逾期贷款催收这一非核心业务外包,可以使银行更加专注于其核心业务,提高业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而将债务催收外包还有利于降低成本和风险。因为催收逾期贷款相对复杂且成本较高,第三方催收公司因为专注于债务催收,可以采用众所周知的更灵活和多样化的催收手段,更有利于催收的达成,而银行如果这样做,则面临较高的声誉风险。这也是为何此前永雄集团能够在几年之内迅速成长为一家手握数百亿“欠条”的催收巨头。

柒财经注意到,不少银行合作的催收机构银行有几十家甚至数百家。今年1月,中原银行发布了《2024年度信用卡贷款委外催收项目入围结果公告》,公布22家信用卡贷款委外催收入围公司名单,其中包括2家智能催收公司和20家人工催收公司。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合作的公司更多,同是在1月,其也公布了委外催缴合作机构名单,其中包括43家催收公司和164家律师事务所。

催收机构的日子也不好过。今年4月下旬,永雄集团宣布,不再从事具体催收业务。这背后是此前其179名员工被安徽警方跨省带走。而在黑猫投诉上,对第三方催收公司“暴力催收”等方面的投诉也屡见不鲜。

而且,催收行业或许即将迎来“国标”。前不久,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从实操层面对催收行为和催收行业提出诸多要求,如限制催收的电联次数、通话时间,要求记录催收通话内容的真实、客观、完整,催收内容应经金融机构事先审核,禁止“爆通讯录”等等。

可以想见,“国标”并不会比“指引”更宽松。所以,“国标”出台后,一方面将把一直在灰色地带游走的催收行业带向阳光;另一方面可能会对催收活动有更直接的控制,带来的则是第三方催收机构的催收效果不如以前,而且短期内“合规”的第三方催收机构也会相应减少。

那么从成本考量,虽然外包催收初看似乎更经济,但长期来看,对于要合作数百家外包机构的大型银行来说,建立和维护一个内部催收团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更有成本效益。

柒财经注意到,在银行的总行层面上,除了三湘银行,今年光大银行也在招聘催收业务相关人员。上月末,光大银行总行零售与财富管理部客户营运中心公开招聘贷款业务店催收岗招聘3人,职责是负责对分配的贷后账户进行管理,对违约客户及时进行店告知;协助进行过程管理和账户数据的分析与总结,并总结提供风险策略的优化建议等,要求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所以,虽然目前委外催收仍是主流,但不排除有更多的银行下场做催收或在既有自催的基础上扩大规模,以让“两条腿”走得更加平衡。

有意思的是,永雄集团总部也在湖南,不知其催收人才会不会凑巧被三湘银行吸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