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打假博主@B太反映“在西湖景区龙井村某茶叶店购买疑似假龙井茶”,此事引发网友热议,也引发了大众对于茶行业混淆产地、偷工减料、虚标品级、以假乱真、哄抬茶价等乱象的又一轮关注。茶叶如何保真,如何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一直是企业和相关单位持续探索的问题。

6月25日,记者获悉,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对外发布“敢保真”战略与“专利开源”计划,同时宣布全面引入公证环节,由公证机构对茶叶产品从原料取得、生产加工、质量检测、包装出品等环节给予监督公证。

记者了解到,监督公证的机构是福建省厦门市云尚公证处、法信公证云(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现场小罐茶与其进行了公证服务签约。签约公证服务后,从原料取得、生产加工、质量抽样检测、包装出品等环节及产区、年份、食品安全抽样检测三个维度,公证处工作人员将全程参与监督。同时,公证机构会在每一盒经公证的茶叶产品上加贴公证封签。

在茶行业中引入公证环节有何意义?福建省厦门市云尚公证处执行主任叶科展向记者介绍,通过公证的介入,把茶叶生产的过程信息通过公证的方式形成一个信息的闭环,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过外包装盒中一键扫码查看公证监督茶叶生产的全过程,在生产者、消费者之间架起一个信任的桥梁。

在发布会现场,杜国楹也回应长期来的“大师作”争议称,企业广告语对大家造成了困扰,自己反思多年,郑重向大家道歉。目前小罐茶不再宣传大师作并将135项制茶专利无偿向社会开源,制茶工艺及设备专利涵盖了从茶叶初制、精制、包装到仓储物流的全流程,会全部开放给全球伙伴。记者了解到,中式新茶饮头部品牌霸王茶姬成为小罐茶专利开源的首位受益企业。

近年来,随着新消费趋势的崛起,传统茶越来越受到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产业规模迅速壮大。据艾媒咨询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茶饮市场规模将扩大到3749.3亿元。《2023淘宝天猫茶行业消费趋势白皮书》也显示,从两大茶品类赛道来看,以花草茶、水果茶为主的代用茶具备大量的用户基础,消费人数占比70%;但整体茶行业的销售规模主要依赖原叶茶,普洱、绿茶、乌龙茶占据原叶茶销售TOP3。伴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潜力趋势群体,茶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同时,调研数据显示,味道苦涩、携带不便、冲泡流程繁琐是部分年轻人不爱喝茶的主要原因。因此近几年原叶茶市场的产品形态也一直在改进,除了独立包装的小罐茶装,相关品牌还推出了冷泡、茶精茶膏等更轻松冲泡的产品,以此来吸引年轻的原叶茶“新粉”,也大大推动了茶叶的“年轻化”。

业内人士建议,伴随着茶叶产品包装、形态的逐渐多元,产品溯源、法律公证等更为直接和刚性的保障手段务必要跟上,相关主体需要合力促使整个行业向更加规范化、透明化的方向迈进,共同推动茶文化的正向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