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人口达到80亿,印度人口明年将超过中国

2. 直到本世纪下半叶人口增速才有可能放缓

3. 中国人口面临负增长,劳动力即将短缺

文丨华人财富 ID: USChineseWealth

字数:1700字 阅读时长:3分半

全球人口已经达到80亿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发展部发布了最新的人口报告《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显示,2022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达到80亿,2030年全球人口将到达85亿。印度人口将在2023年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从2020年开始,全球人口增长率首次自1950年以来降至每年1%以下。预计世界人口将在2080年代达到约104亿人的峰值,并将保持在这一水平到2100年。

人口增加的一部分原因是死亡率下降,人们的预期寿命大大提高。2019年全球范围内的人类预期寿命是72.9岁,而且人们的平均寿命自1990年以来增加了9岁。因此报告中预计,到2050年,死亡率的进一步降低将会使全球平均寿命达到77.2岁左右。2019年全球女性的预期的平均寿命要比男性长5.4岁,女性和男性预期寿命分别为73.8岁和68.4岁。不论是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男女平均寿命相差7岁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2.9岁不等,这在全球范围内都体现出女性的生存优势。

在死亡率下降之后,只要生育率能够保持在高水平,人口就能继续增长。但是当生育率开始下降时,人口年增长率也随之开始下降。2021年,世界人口的平均生育率为每名妇女一生生育2.3个孩子,而在1950年每名妇女生育约5个孩子。预计到2050年,全球生育率将进一步下降到每名妇女生育2.1个孩子。

到本世纪中叶人口仍会增长

截至2050年全球人口数量将继续上升。全球人口预计增长的三分之二都是由现在所产生的增长推动的,这种增长势头嵌入在当前社会年轻人口的结构中。即使当今高生育率国家的生育率立即下降到每名妇女只生育两个孩子左右,人口的增长率也还是会上升。鉴于大多数人口增长是由现在的人口增长而推动,各国政府旨在降低生育率的进一步行动暂时不会对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的人口增长率有任何影响,但是,这些降低生育率措施的累积影响可能会大幅影响本世纪下半叶的人口增长数量。

持续的高生育率和迅速增长的人口使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陷入困境。例如,越来越多需要接受基本教育的儿童和青少年占用了用于提高教育质量的资源。因此对于生育率居高不下的国家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是与健康、教育和性别相关的目标,可能会使这些国家加速向低生育率和减缓人口增长的过渡。因此未来的大趋势还将是减缓人口增速。

2022年,人口最多的两个地区都在亚洲:东亚和东南亚,有23亿人(占全球人口的29%)。中亚和南亚有21亿人(占全球人口的26%)。中国和印度都拥有超过14亿人口,占这两个地区人口的大部分。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长至95亿,而增长的一半以上将集中在八个国家:刚果、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和坦桑尼亚。其中大部分的增长来自于撒哈拉以南的几个国家。到205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将达到20.94亿。

中国人口面临负增长

相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人口迅猛的增长,中国的人口即将面临着负增长的问题。就在今年的4月17日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发言表示,今年中国的新生儿只有42万,预计今年的死亡人数可能会高于新生儿的增加人数,因此中国今年就将实现人口负增长,比联合国的预测提前了十几年。

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全年净增长仅204万人。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对于生育政策的松绑,出台了非常多的刺激生育的政策,但是人口出生的走低并未随着刺激而得到改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原新教授在接受《财经》杂志“八点健闻”采访时表示,从中国14亿人口的巨大基数来看,204万的净增长已经基本上能判定中国人口已经进入了零增长阶段。

当前看来,劳动人口离陷入负增长还有一段时间,劳动力还没有出现短缺的问题。因此最好还是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参考资料:

1. Un.org,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22

2. Stats.gov, 中国统计年鉴2021

3. Ucass.edu, 郑秉文:今年可能人口负增长,现在是建立养老金最有利窗口期

4. 地球知识局,刚刚人口突破80亿,中国人口即将负增长

5. 新京报,对话原新、陆杰华:人口低速增长下 中国经济社会如何转型应对?

【免责声明】

海投全球及旗下各自媒体账号对所分享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且无投资指导意义。本声明适用于海投全球全部原创与转载文章,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归海投全球所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