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发展至今更是形成了八大菜系。中式烹饪方式以煎、炒、炸、炖为主,而这些烹饪方式都离不开食用油的使用。对于国人而言,可以说是“民以食为天,食以油为先”。

在国内,烹饪不仅仅是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是文化。早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中国的饮食文化就出现了萌芽。《礼记·礼运》篇记载:“古者未有火,食草木之实,马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从开始掌握火开始,中国烹饪文化就进入到“快车道”,诞生了鲁、川、扬、粤、湘、闽、徽、浙八大菜系,后又增加京、沪两大菜系,成为十大菜系。到了现代,随着我国与西方国家不断的交流,西方的烹饪文化也传了过来,我国的烹饪文化及其技术与外来的饮食文化互相包容,诞生了诸多新烹饪方式。

而说到中餐烹饪,不论哪一种方式,都离不开食用油。通过油脂的烹调,能够缩短食物加工时间,保持新鲜口感,改善色泽和风味,提高营养价值。而常见的食用油通常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两种。由于动物油获取提炼更加便捷,在宋朝以前,是主要的食用油,其历史最早能够追溯到先秦时期。古代常用“民脂民膏”代表财富,这就与动物油有关;到了汉朝,植物油崭露头角。在植物油中,最初大量食用的植物油并不是大豆油、菜籽油或花生油,而是芝麻油,营养价值最高的则是山茶油。古代的《纲目拾遗》、《农居饮食谱》、《农政全书》、《随之居饮食谱》等书籍都记载了山茶油的重要营养价值。

植物油在古代百姓饮食生活中逐渐普及,古人榨取植物果实中油脂的方式是“压榨取油”,这一方式简单原始,效率低下。明朝时期,植物油在品种和榨油技术上有了新的进展。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几种榨油方式,如木榨法、水代法、磨法、舂法等。据悉,用明朝的榨油方法,油料残油率控制在15%以下,在当时属于较高水平。等到了近代,西方国家发明了“浸出榨油法”,油料残油率降低到1%以下,这一方法大大提高了榨油效率。

到了现代,植物油的生产工艺全面焕新,不仅榨油效率得以提升,油的品质也得以提升。以山茶油市场中知名品牌润心为例,在山茶油生产中,润心采用了先进的双螺旋杆榨油机冷榨工艺,以及阿法拉伐软塔精炼工艺,不仅保留了山茶油本身的营养,而且提高了食用油的风味和色泽。

榨取山茶油的重要工艺之一是冷榨工艺。润心从坐落于江西宜春的山茶树基地收回茶籽桃脱蒲后,采用空气源热能加热,热风烘干,确保了热能的干净无污染,能够有效地控制热风的温度; 也可以收采收果回来后进行热风爆蒲脱蒲,经烘干后成茶籽。而油茶籽通过低温压榨,能够让油茶籽中对人体有益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E、角鲨烯等营养因子不被破坏,尽可能地保留在原油中。

而在精炼这一步,润心采用瑞典阿法拉伐先进的工艺设备,国内鲜有,达到欧盟标准,其软塔技术能够以比任何现有技术更低的温度、更少的蒸汽量去除影响有机山茶油口味、气味和稳定性的挥发物质,使得产品质量更高,色泽更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润心的精炼工艺属于物理精炼工艺,整个精炼过程无任何化学反应过程。

先进技术加持下,润心有机山茶油释放了山茶油本身的营养和风味。润心有机山茶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达到80%左右,饱和脂肪酸≤10%,常吃润心有机山茶油对于降低三高*,平衡身体的血脂、养护脑健康都有好处,家里有老人、孩子,可以长期食用。而且润心有机山茶油还有多种其他营养成分,比如角鲨烯、维生素E、甾醇、多酚之类的活性营养。这些营养对身体养护也有不错的效果。

想要购买润心有机山茶油的话,大家还可以关注下近期润心的双旦礼遇季活动,届时,润心有机山茶油产品会在拼多多、京东超市、京东自营、以及润心微商城同步上架,敬请期待!

(焕新包装,敬请期待~)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食用油在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家在油的选择和食用上,应该遵循少吃油、吃好油的原则,可以尝试食用润心有机山茶油,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实现健康、营养均衡!

参考文献:

【1】齐红艳、李长路、黄毅文,大家健康 2013年10月第7卷第10期中旬刊,《茶油在医学上的临床应用与研究前景探析》